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诊断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PLC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分析病变的分布、大小和形态等CT特征。结果 单系统(SS)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7例,其中早期1例,中晚期6例;多系统(MS)LCH 3例,其中早期1例,中晚期2例。10例病变均呈弥漫、对称性分布,并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2例早期PLCH患者CT表现以多发小叶中央性结节为主,并见厚壁或薄壁空洞结节;8例中晚期患者,CT表现以囊腔为主,为圆形或类圆形囊腔、形态多样的融合囊腔合并/不合并少量结节、空洞结节,其中2例融合性囊腔形成肺大疱,并破裂产生气胸。结论 双侧中上肺野多发小叶中心性分布结节、空洞结节,合并囊腔,特别是形态多样的囊腔为PLCH的CT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基本原理及其与MRI的融合技术及特点,并综过了目前开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与显微外科夹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16层螺旋CTA(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动脉瘤患者89例,54例行DSA下弹簧圈栓塞治疗,35例行显微外科夹闭治疗,术后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中Barthel指数(BI)来评价两者的疗效.[结果]89例中,弹簧圈栓塞54例,外科手术夹闭35例.前循环动脉瘤59例,弹簧圈栓塞35例,外科手术夹闭24例,两者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后循环动脉瘤30例,弹簧圈栓塞17例,外科手术夹闭11例,两者疗效对比有差异(P<0.05).53例动脉瘤直径<10 mm,弹簧圈栓塞32例,外科手术夹闭21例,两者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36例直径≥10 mm,弹簧圈栓塞22例,外科手术14例,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疗效从动脉瘤生长的位置、大小及病人的临床状态对比来看,弹簧圈栓塞疗效优于显微外科治疗.[结论]弹簧圈栓塞和显微外科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从总体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可优先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但临床仍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权衡利弊、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16层螺旋CT揭示成人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肝静脉(HV)、右下肝静脉(IRHV)与下腔静脉(IVC)之间的立体解剖关系.[方法]对160例上腹部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然后进行MPR和VR成像,并进行MPR多方向调整,使HV、IVC、IRHV显示于冠状、矢状和横轴位图像上.根据HV汇入IVC的方式进行分型,分别测量肝右静脉(RHV)、肝中静脉(MHV)或与之共干的夹角,观察IRHV的出现几率,并测量RHV与IRHV的距离.[结果]在160例受检查者肝中、左支共干或合干型146例(91.3%),而3支肝静脉单独汇入IVC 14例(8.7%).RHV与MHV或与之共干的夹角为(52±17)°.33例出现IRHV,出现几率为20.6%.[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多方向调整的冠状面 MPR图像,可直观清晰显示肝静脉,对指导手术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评价的价值.方法 126例126枚前交通动脉瘤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使用CTA软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动脉瘤,统计对比动脉瘤的特征,分析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特征的关系.结果 126枚动脉瘤中,破裂组74枚,未破裂组52枚.16SCTA清晰显示了前交通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等.破裂组中:偏侧60枚,中间部14枚;<7 mm 12枚,7~15 mm 38枚,>16 mm 24枚;单叶40枚,多叶34枚.未破裂组:偏侧18枚,中间部34枚;<7 mm 30枚,7~15 mm 16枚,>16 mm 6枚;单叶38枚,多叶14枚;52枚未破裂组中(5年)随访到35枚19枚生长快者(年生长>1 mm)破裂15枚,16枚生长慢者(年生长<1 mm)破裂3枚.对比结果显示前交通动脉瘤中偏侧组、>7 mm组、多叶组、生长速度快组破裂率高.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的特征与破裂风险有直接相关关系,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清晰地显示了动脉瘤的特征,在分析、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MS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有明确胸部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X线平片检查阴性,或多发肋骨骨折者需要明确记数的行多排螺旋CT扫描,并经AW4.3工作站后处理后,分析其表现。结果21例有隐匿性肋骨中,第1肋5例,第2肋4例,腋段骨折7例,后肋近胸椎处2例,前肋近胸骨处2例,膈下1例。结论多排螺旋CT是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的理想的影像手段,结合VR、MPR及轴位薄层图象,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和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7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4例同时行CT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只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肿瘤2例位于胰头颈部,5例位于胰尾部.直径3~14 cm.均为囊实性肿块.囊性、实性成分比例各有不同.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囊壁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例见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壁有强化,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至中度强化,延迟期肿瘤实性部分强化范围及程度更大,囊性和实性分界变得清晰,但密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术前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平战骨骼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48例军地伤病员的2859个部位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采集原始轴面图像数据,层厚采用0.625~1.25mm,利用工作站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法(VR)重建,最佳角度显示病变。结果:2859个部位中,骨折2175个,脱位684个,其中2834个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整体情况,对10个肋骨及15个鼻骨裂隙骨折三维图像不能完全明确,需结合MPR图像后确诊。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平战创伤中骨折及脱位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