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携带不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EH)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情况.方法 纳入维、汉两个民族488例EH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MMP-2-735 C/T和MMP-3-1171 5A/6A基因多态性,依据是否存在CAS分为CAS组(293例,其中汉族171例,维族122例)和颈动脉正常组(NS组,195例,其中汉族105例,维族90例),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进行血脂分析.结果 对于MMP-2基因,汉族CAS组CT+TT基因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CC基因型(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CC基因型(P<0.05);维族MMp-2 CT+ TT基因型三酰甘油均高于CC基因型(P<0.05).对于MMP-3基因,汉族NS组6A/6A基因型总胆固醇、LDL-C高于5A/5A+5A/6A基因型(P<0.05).结论 MMP不同基因型患者血脂水平存在差异,与CAS发生机制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检测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其中汉族高血压组205例,对照组260例;哈萨克族高血压组218例,对照组232例。结果: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04,0.72,0.24;0.02,0.48,0.50;对照组分别为0.01,0.75,0.24;0.03,0.53,0.44。C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血压组分别为0.40,0.60;0.26,0.74;对照组分别为0.39,0.61;0.29,0.71。ANP基因T2238C多态CC,TC,TT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汉族高血压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及T等位基因分布在2个民族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CC+TC基因型收缩压高于TT基因型(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汉族人群中携带CC+TC基因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对321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病例组和206例高血压颈动脉内膜正常的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组中汉族230例,维吾尔族91例;对照组中汉族123例,维吾尔族8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分析对氧磷酶1L55M基因多态性。结果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的M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4.038,P=0.044);维吾尔族高血压人群中对氧磷酶1 L55M的三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中M等位基因携带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新疆汉族对氧磷酶1 M等位基因、年龄、体质指数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疆汉族高血压人群对氧磷酶1 L55M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55M等位基因是高血压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M等位基因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的电解质、血糖、血脂等特点及血钾与血糖、血钠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关系,为该地区维吾尔族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进行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符合入选标准者358例分成高血压(HBP)组和正常血压(NBP)组,比较两组身高、体质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钾(K)、血钠(Na)、血钠钾比(Na/K)、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Cr)、血尿酸(UA)水平,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进行两组血钾与血糖、血钠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分析.按年龄分层后,在各年龄组中进行血钾与血糖、血钠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BP组的体质量、BMI、腰围、Na、FBG、TC、HDL均高于NBP组(P<0.05).该人群中K与FBG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后,HBP组各年龄段K与FBG呈负相关(P<0.05);NBP组30~39岁组血K与FBG呈负相关(P<0.05),而其它年龄段K与FBG无相关性(P>0.05).该人群中血Na与Ccr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按年龄分层后,Na与Ccr在30~39岁,40~49岁,50~59岁组HBP组与NBP组均呈负相关(P<0.05),在60岁以上组无相关性(P>0.05).结论 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人群中,超重、肥胖、高摄盐量、血糖及血脂水平是该地区高血压患者的伴发因素.血钾可能在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血钠水平是导致该人群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性选取2012年6-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40例,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25(OH)D非缺乏组65例和25(OH)D缺乏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BPV,并分析25(OH)D与BPV之间的关系。结果 25(OH)D缺乏组的诊室收缩压(cSBP)、诊室舒张压(cDBP)、24 h收缩压(24 hSBP)、24 h舒张压(24 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均高于25(OH)D非缺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24 hSSD、24 hDSD、dSSD、dDSD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3、-0.320、-0.437、-0.301,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5(OH)D对24 hSSD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5(OH)D的缺乏可引起BPV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原发性高血压(EH)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01-2007-09在我院接受肝脏B超检查的409例高血压住院患者(MS 312例,无MS 97例),根据超声影像的结果 分为脂肪肝组(246例)与非脂肪肝组(163例),测定血脂、肝功、肾功、血糖.结果 1)MS EH组NAFL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EH非MS组(66.0%比41.2%,P<0.01);2)EH合并NAFL组(EH NAFL组)的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2 h PG)均较EH不合并NAFL组即单纯高血压组(EH组)(n=151)增高;体质量指数[EH NAFL组:(27.8±4.1)比EH组:(25.4±3.2)kg/m2,P<0.01];TC[EH NAFL组:(4.6±1.1)比EH组:(4.3±0.9)mmol/L,P<0.05],TG[EH NAFL组:(2.4±1.8)比EH组:(1.8±1.9),P<0.01];ALT[EH NAFL组:(29.8±12.6)比EH组:(23.1±18.7)mmol/L,P<0.01],AST[EH NAFL组;(24.9±12.6)比EH组:(21.7±11.9)mmol/L,P<0.05],GGT[EH NAFL组:(34.2±14.1)比EH组:(24.5±16.5)mmol/L,P<0.01],空腹血糖[EH NAFL:(5.4±1.2)比EH组:(5.1±0.9)mmol/L,P<0.01];2 h PG[EH NAFL:(10.8±4.1)比EH组:(8.9±3.4)mmol/L,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EH不伴NAFL组降低[EH NAFL:(1.1±0.3)比EH组:(1.2±0.4)mmol/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体质量指数增加、TG水平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8、1.27、1.56),高密度脂蛋白是脂肪肝的独立保护因素(OR值为0.26,P<0.05);3)MS EH NAFL组和MS EH无NAFL组体质量指数和TG均升高.结论 EH、脂肪肝均有胰岛素抵抗的表现.NAFL与MS密切相关,脂肪肝与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升高密切相关,MS是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人群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DM(-1984A/G)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技术检测新疆和田地区189例维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和206例正常人群(NT组)A-1984G基因多态性.结果:维吾尔族正常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A-1984G基因多态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903、0.907、0.000和0.921、0.069、0.011. A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951、0.049和0.955、0.04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维族EH组与NT组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1984G的A和G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 P>0.05),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9,P>0.05).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基因A-1984G多态性与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关系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高血压、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现就高血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之间的关系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急性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肌损伤的相关性,评价其筛查COPD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26月确诊的急性期COPD住院患者38例为疾病研究组,急性期支气管炎患者20例为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H-FABP,并同步测定住院患者血清TNI、CK-MB、CK、BNP水平,比较同时期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与H-FABP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38例COPD急性期患者中,有31例(81.6%)H-FABP阳性,7例(18.4%)H-FABP阴性,而健康及疾病对照组经检测均为阴性。AECOPD患者H-FABP阳性组与其阴性组比较:心电图异常率85.7%vs.33.3%;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肥大的概率66.7%vs.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查显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H-FABP阳性组FEV1/FVC、FEV1%预计值均要显著低于阴性组(t=-3.42,P<0.05;t=-2.90,P<0.05)。对AECOPD患者进行病情分级,结果显示Ⅲ、Ⅳ级患者H-FABP阳性率(100%)明显高于Ⅰ、Ⅱ级组(4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的心肌标记物相比,TNI、CK-MB、CK对急性期COPD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阳性率极低(<5%)甚至为零,然而H-FABP阳性组相比阴性组,BNP水平(275.7±283.6)pg/ml vs.(35.1±28.8)pg/ml;TNI基线水平(0.015±0.024)ng/ml vs.(0.001±0.000)n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FABP在评价急性期COPD心肌早期损伤中具有潜在的价值,其早期筛查方面要优于传统心肌指标如TNI、CK-MB、CK,可以作为COPD患者早期筛查心肌损伤、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降压治疗后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压水平与颈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对308例进行降压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跟踪随访6~14个月。颈动脉超声复查治疗至少4个月后的颈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计算前后两次血压差值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值,分组后比较各组颈血流动力学差值。根据每个患者随访期间血压的平均水平,将所有患者血压分为收缩压三组和舒张压两组,分别比较收缩压各组和舒张压各组间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对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颈动脉血流速度较随访前有所提高。随着治疗后收缩压水平逐渐增高,患者狭窄侧颈总动脉内径扩张逐渐明显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2)SBP升高>120 mmHg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脑血管病住院率逐渐上升;DBP 60~90 mmHg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但TIA复发率DBP 60~79 mmHg组略低些(P<0.05)。风险分析提示在SBP≥140 mmHg时脑血管事件风险是SBP 90~120 mmHg组的26倍(OR=26.4,P<0.05);SBP 121~139 mmHg组的脑血管事件风险与SBP 90~120 mmH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9,P>0.05)。结论随访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SBP 90~139 mmHg对于预防脑血管事件有一定作用,DBP 60~79 mmHg有利于降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TIA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