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病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以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确诊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内皮及血小板功能进行检测,再用β受体阻滞剂对96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及血小板功能的活化情况。结果:在2周和6周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降低幅度非常显著;治疗的96例患者有效为87例,显效为71例,显效率为73%,总有效率为91.2%,无效8例,无效率为7.7%.死亡1例,死亡率为1.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常规治疗房颤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前提下,用β受体阻滞剂能提高疗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LC3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DKD患者123例,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进行分组,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ACR30 mg/g)、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ACR300 mg/g)、大量白蛋白尿组(ACR300 mg/g)。同时纳入48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且采集静脉血,检测ACR、尿微量白蛋白(UAlb)、Beclin1、LC3的水平。对各指标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尿白蛋白正常组的AC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ACR与尿白蛋白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间的UAl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eclin1和LC3水平方面,4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对照组最高,大量白蛋白尿组最低。在相关性分析方面,不同组别的DKD患者血清中Beclin1与ACR、UAlb均呈反比,LC3与ACR、UAlb均呈反比。结论在DKD的发病过程中存在细胞自噬反应,自噬反应的增强可能会对DKD蛋白尿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血液透析和长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单纯的血液透析(HD组),另一组进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HD+HP组)。每位患者每个月化验一次血常规、透析前后肾功能及电解质。利用公式每个月计算出sp Kt/V,每三个月测算一次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和血流变化率。比较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模式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 HD+HP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程度较HD组明显降低,2组透析充分性无显著差异,HD+HP组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HD+HP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上升(P0.05),血压明显下降(P0.05);HD组患者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可以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改善肾性贫血,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血管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中对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31只兔易损斑块模型组随机分为易损斑块模型对照组(n=7)、低分子肝素治疗组(n=16)、辛伐他汀治疗组(n=8),治疗干预1 w后,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血清CRP、IL-6治疗前后浓度变化.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辛伐他汀治疗易损斑块模型组CRP、IL-6的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后可明显降低兔易损斑块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6.
胡大军  彭娜  杨玲 《现代保健》2010,(26):191-192
目的 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报告2例SLE合并IPO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符合SLE诊断标准,且2例均有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损害.结论 SLE合并IPO临床少见,对于难治性SLE合并IPO治疗更复杂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联合甲泼尼龙及血液净化疗法对危重胡蜂蛰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探索减轻患者脏器损害,改善患者预后的优选治疗方案。方法:将45例危重胡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血液净化和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甲泼尼龙80mg静脉注射,酱油色尿者用甲泼尼龙0.5g静脉注射连续3~5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头部剧痛、解酱油色尿者3~4h重复使用。结果: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普遍升高,升高幅度与蜂蜇针眼数、CKMB、ALT水平以及住院时间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3,P0.01;r=0.627,P0.01;r=0.705,P0.01;r=0.667,P0.01;)与Scr的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05,P0.05)。观察组谷丙转氨酶(AL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64.05±59.31v/s124.14±80.01U/L,P0.001);(90.32±85.19v/s216.68±277.58μmol/L,P0.05);平均住院时间(d)短于对照组,(7.23±2.93v/s11.23±8.02,P0.05);观察组蜂蛰伤并发症除蛋白尿外,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蛰伤的发病过程除了蜂毒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外,变态反应及炎性反应扮演了重要角色。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比较,及早联合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抑制变态反应和炎性介质的扩散,减轻患者的病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1例为试验组,40例不合并高血压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试验组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高于对照(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s-CRP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在大鼠急性肾损伤中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1)建立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叶酸造模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内单次注射等量0.15 MNaHCO_3溶液。叶酸造模组:腹腔内单次注射叶酸溶液。所有大鼠分别于0 h、48 h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并于48 h摘取两侧肾脏,用于病理检测。(2)收集8个时间点的血、尿标本并检测: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0 h组、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分别对应一个时间点。0 h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7个组为实验组。分别于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及肾脏损伤分子-1含量。结果 (1)叶酸造模组48 h时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双侧肾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颜色变白;光镜下可见明显肾小管损伤,未见肾小球损伤。(2)实验组1 h组、2 h组、4 h组血清肌酐、尿素氮值与0 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与0 h组比较,血清肌酐、尿素氮值明显升高(P0.05),且以上组别随着时间延长血清肌酐、尿素氮值逐渐升高,48 h组值最高。(3)所有7个实验组血浆FGF23与0 h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5),且7个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血浆FGF23逐渐升高,24 h组值最高,48 h组值较24 h组下降不明显(P0.05)。(4)实验组1 h组尿液KIM-1值与0 h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与0 h组比较,尿液KIM-1值显著性升高(P0.05),且以上组别随着时间延长尿液KIM-1值逐渐升高,48 h组值最高。(5)叶酸注射后1 h即可观察到大鼠肾小管轻微受损,随着时间延长,肾小管受损程度及受累面积逐渐扩大,各时间点光镜下均未见肾小球损伤。结论 (1)血浆FGF23对大鼠急性肾损伤有早期预测价值,可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2)血浆FGF23较尿KIM-1更具时间优势,48 h内联合二者可更有效更可靠地早期诊断AK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