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无肛系胚胎发育中,于第7、8周时发生异常或发育中止所致,是儿科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1500~5000:1。在我院约占外科同期住院总人数的2.4%。如治疗不及时,严重者常因肠梗阻而危及患儿生命。现将我院对110例先天性无肛患儿的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糖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灶大小及急性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应激性血糖增高组最初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塞灶大小及预后与血糖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血糖升高可加重脑缺血性损害并对预后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80例起病在48小时内的TL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及普通治疗。结果 治疗组72小时TIA发作控制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经治疗后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本疗法疗效理想,应用方便,副反应轻而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5.
超声心动图在房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房颤病因诊断、治疗选择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20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房颤药物转复成功率与左房大小、房颤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变密切相关。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房颤患者的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能提供重要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erba epimedii,HETF)经胃肠道给予及体内局部释放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趋向的影响;利用组织工程手段,建立一种研究药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半体内实验方法。方法:去卵巢建立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模型;将体外培养的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载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胶原(collagen,COL)三维多孔支架,构成组织工程化MSCs,以扩散盒封闭后植入模型大鼠肌内,并以灌胃或局部释放给予HETF。测定受试动物骨密度的变化,以确定HETF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整体作用;对植入体内的MSCs进行组织学观察,以了解HETF对MSCs分化趋向的影响;测定受试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 in 2,BMP-2)的浓度,以初步了解HETF诱导MSCs成骨分化与体液中成骨相关生长因子的关系。结果:HETF灌胃给予或局部释放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且以200mg/kg和局部释放组作用最强;200mg/kg灌胃给于或局部释放均可显著诱导MSCs的成骨分化,且在支架中形成类骨组织;灌胃及局部释放均对TGF-β1和BMP-2的血清浓度有一定影响,仍以200mg/kg和局部释放组作用为强。结论:HETF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在一定剂量和适宜的条件下均可能诱导MSCs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提高相关成骨生长因子体液浓度有关;剂量较低时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不明显;负载于组织工程支架中的MSCs植入体内后,可用以为药物影响MSCs的研究提供一种便于实施、易于表征和观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观察药物治疗与中药王不留行耳穴贴压治疗脑卒中病人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呃逆病人随机分成耳穴贴压治疗组和东莨菪碱注射对照组。比较两者的疗效、起效时间、副作用。结果耳穴贴压与药物治疗脑卒中呃逆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耳穴贴压比药物治疗具有生效快、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铁蛋白(SF)与患者病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2008年梗死患者58例和对照组3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受检者入院第2天和第21天SF水平,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分为CSS评分≥15分组、CSS评分15分组,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脑梗死组的SF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CSS评分≥15分组SF水平及脑梗死体积明显高于CSS评分15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SF水平与CSS评分呈正相关,与脑梗死体积亦呈正相关。入院第21天CSS评分≥15分组中CSS评分降低5分组入院第2天SF水平较CSS评分降低≥5分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脑梗死患者病损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结核62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梅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808-1808
结核病变主要发生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故称支气管内膜结核。实际上病变并不局限于支气管黏膜与黏膜下层,肌层以及支气管软骨均可受累,并可侵犯气管,故应称为气管-支气管结核。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在临床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SPOT.TB试剂盒对36例明确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的初治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进行检测,同时对2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做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在36例活动性肺结核初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中,T-SPOT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0.6%与6.7%,此技术用于诊断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3.5%,阴性预测值为80.0%。在26例同时做PPD试验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T-SPOT检测的阳性率略高于PPD试验(80.6%vs61.5%),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联免疫斑点法是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结核感染的技术,在活动性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