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白细胞介素-6(IL-6)与烧伤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AE将其分为SAE组22例与非SAE组78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并分析血清NSE、S100β、IL-6与SAE的相关性。结果 SAE组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AE组(t=5.334、4.111、8.623,P均=0.000);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SE、S100β、IL-6水平与SAE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323、0.307、0.246,P=0.001、0.002、0.014)。结论 血清NSE、S100β、IL-6水平与SAE具有相关性,动态监测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NSE、S100β、IL-6水平对降低SAE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MEEK植皮在大面积烧伤肉芽创面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MEEK植皮技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微粒皮移植技术的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存活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7%,平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EK植皮在大面积烧伤肉芽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抓住早期结痂机会、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9例危重烧伤创面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感染组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病原菌分布。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7株,占比65.28%,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4株,占比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为光滑念珠菌,占比1.39%。(2)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5.00%,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0.00%、80.00%,对多粘菌素B无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革兰氏阳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既往组织工程脂肪的研究中,支架材料的孔径往往被忽略。如孔径过大,细胞会顺着过大的孔隙流走,难以保留在支架中;孔径过小,细胞则主要分布于支架材料的表面,不易进入支架中,同时也不利于新生血管生长。 目的:筛选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脂肪的蚕丝蛋白支架的适宜孔径。 方法:在保持蚕丝蛋白浓度不变条件下,通过改变冷冻-干燥温度与时间,制备出6批次不同孔径的蚕丝蛋白支架;贴壁法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体外诱导成骨和成脂的能力;电镜下测定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不同孔径蚕丝蛋白支架上黏附、增殖的能力。 结果与结论:6批次蚕丝蛋白支架的孔径分别为:(39.94±17.27),(53.51±16.18),(63.97±19.76),(71.08±18.07),(87.33±21.78),(121.97±44.10) µm。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2号支架材料上黏附良好,并充分伸展,而第1,3,4,5,6号支架材料,除第1,3号支架上偶见细胞外,其余支架材料上均未见细胞生长。由此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蚕丝蛋白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脂肪时,支架材料的最佳孔径为50 µm。 关键词:蚕丝蛋白支架;孔径;组织工程脂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支架材料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08.008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烧伤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烧伤 SAE 患者 116 例作为研究 对象,基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8 例,对照组接受烧伤重症监护病房监护与治疗,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 NSE 水平、Richmond 镇静程度评估表(RASS)评 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 48 h、96 h,观察组患者的 RA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 3 d、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NSE 水 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 者的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药物能够显著地将烧伤 SAE 患 者临床症状改善,给其充足的镇痛与镇静作用,对患者的脑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明显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观察其冻存复苏后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将剔除动静脉的新鲜人脐带组织切成小块培养,得到贴壁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及检测其表面抗原。将第1代的hUCMSCs采用梯度冷冻技术冻存5个月,复苏后培养至第12代时,加入成脂诱导剂培养。当诱导至21天时行油红O染色,7天及14天时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成脂转化基因过氧化物酶增殖剂受体(PPAR γ-2)和脂蛋白酯酶(LPL)。结果:组织块培养法收获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传代后,能获得均一贴壁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冻存复苏后,活细胞约为86%,流式细胞仪分析这些细胞表达CDI3、CD44和CD71等MSCs标志物,不表达CD14、CD34和HLA—DR表面抗原。复苏细胞在成脂诱导剂的作用下,细胞中有脂滴产生,通过油红0染色显示细胞核周围有脂滴聚集,通过RT—PCR检测有LPL及PPARγ2 mRNA的表达。结论: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分离获得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冷冻保存。复苏后培养至第12代仍具有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潜能,可作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uerger运动对下肢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观察双下肢Ⅱ度烧伤患者24例,一侧下肢采用传统创面处理及Buerger运动进行治疗,另一侧只采用传统创面治疗,不进行Buerger运动。观察两侧肢体疼痛强度及时间、肢体肿胀程度、创面愈合时间。结果:采用Buerger运动组疼痛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uerger运动组较传统组疼痛减轻,肢体肿胀程度较对侧轻,下肢创面愈合时间较对侧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对重度烧伤患者肺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 例)和对照组(51 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大剂量氨溴索(即:210 mg/t,8 h/ 次,静脉输注),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和常规剂量氨溴索(即:30 mg/t,8 h/ 次,静脉输注)。治疗10 d,观察两组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高呼气峰流速(PEF)、25%时瞬时流量(PEF 25%)、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 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2)]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脂质过氧化物(LPO)、总氧化能力(TAO)]的变化。结果①两组FVC、FEV1、PEF及PEF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水平均比较高,肺功能更好;②两组PaO2、PaCO2及PaO2/FiO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水平更优,血气指标水平更好;③两组MDA、MPO、LPO 及TA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水平更低,氧化应激水平更低。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治疗重度烧伤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深Ⅱ度烧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磨削痂人体生物敷料覆盖手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术中、术后疼痛程度,记录两组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坏死创面清除率、二次清创率及细菌清除率,并比较两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VAS评分、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坏死创面清除率(98.93%)、细菌清除率(97.46%)均高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3.13%)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RSAJETⅡ清创水刀系统治疗深Ⅱ度烧伤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创面面积增加的平均值、深度的平均值,增加坏死创面清除率及细菌清除率,减少二次清创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