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两种管理模式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的影响,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登记在册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患者定期到医院行血液透析透析期内血透护士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及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专科医师处理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如高血压、贫血等相关问题;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患者由专职护士进行管理,对患者建立个人档案,督促患者定期查血压、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及心电图、胸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给予个性化饮食指导、尿毒症及血液透析等相关知识教育,专科医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随诊跟踪2年。监测患者血压情况,统计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管理前两组血压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后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0%,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60%,两组血压达标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规范化管理能提高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更好使尿毒症血压达标,有利于患者改善长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士桂 《湖南医学》1998,15(5):316-316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为活动主题,对门急诊洗胃患者堵管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堵管率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门急诊洗胃堵管率由60.00%下降到5.00%,同时提高了护士操作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较大限度的挖掘护士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将初发AMI患者分为青年组42例,老年组83例,对其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青年AMI以男性、吸烟、高脂血症、肥胖为主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简单,有明确诱发因素者多于老年组。这类患者多无先兆症状、胸痛症状典型、严重并发症少。结论青年AMI有其不同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39例AMI并予尿激酶溶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3d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顸适应(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梗死面积、左室功能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组冠脉再通率、梗死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恢复优于NIP组(P〈O.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较溶栓前明显缩小(P〈0.05);IP组溶栓后梗死面积、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NIP组(分别为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IP与冠脉再通呈正相关(b=o.962,P〈0.05),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呈负相关(b=0.656,P〈o.05)。[结论]IP对AMI患者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影响冠脉再通及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危重病症,本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血液透析(HD)为主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ARF患者,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7(27~56)岁,均为...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首次经急诊PCI术且TIMl血流达3级的98例STEMI患者,测量并比较PCI术前、术后1h梗死相关导联ST段下降幅度,以∑ST段下降≥50%为A组,<50%为B组,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事件和可能影响ST段下降的相关因素.[结果]A组住院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6%比40.6%,P<0.01).两组比较,A组梗死前反复发作心绞痛者较多,B组合并糖尿病较多、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时间较长,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发病至IRA再通时间是影响ST段下降幅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梗死前反复发作心绞痛是ST段下降的有利因素(OR<1,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能作为住院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预测指标,糖尿病、梗死前心绞痛、发病至IRA再通时间是影响STEMI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肖士桂  刘颖望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82-188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并评价其与近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58例AMI静脉溶栓的患者分为再通组和未再通组,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h的QTd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一周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QTd的相关性。【结果】静脉溶栓再通组QTd明显减少(P〈0.01),未再通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通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12.7%比32.1%,P〈0.01)。AMI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的QTd明显大于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成功的静脉溶栓能显著减少AMI患者的QTd,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QTd对判断静脉溶栓疗效、评价AMI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