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115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94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559篇
内科学   386篇
皮肤病学   124篇
神经病学   172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376篇
综合类   1285篇
预防医学   579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632篇
  6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0例作为对象。分析患者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通过MSCT血管成像技术可见患者出现附壁充盈缺损情况人数最多,有249例占所有肺动脉栓塞患者的49.80%,其中发生在右侧叶和段肺动的人数多于其他肺动脉分支的人数;部分充盈缺损的情况仅次于附壁充盈缺损,有123例,呈现出动脉断面细小、腔内密度减低、不均匀的患者人数最少,有44例,占所有肺动脉栓塞患者的8.8%(P<0.05)。通过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肺动脉分支,具有极高的显示率高达81.2%,同时对于检测栓塞支数也有极高的诊出率,患者肺动脉受累达到40.15%(P<0.05)。结论:将MSCT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检测中能清楚的显示患者肺动脉栓塞的部位以及表现,肺动脉分支显示及受累情况,栓子栓塞类型,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目前已经公认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肝移植手术例数的逐年增加,手术技术日趋成熟,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的治疗水平已成为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分析我院肝胆外科中心8例原位全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积液防治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乳腺癌术后积液几种引流方式的优劣.方法 对1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各种引流方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 1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44例发生积液,总发生率为27.50%;腋下+胸内侧双管引流组3例积液,发生率为13.04%;腋下引流+胸壁栽葱组29例积液,发生率为30.85%;腋下引流组12例积液,发生率为27.90%.结论 腋下+胸内侧双管负压引流组积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论述沟纹舌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提出沟纹舌的病机为胃热炽盛、热盛阴津耗损,治法为养阴清胃,玉女煎为用药基本方。  相似文献   
6.
韩冰  吕伯南  张磊  张宏光 《中国医刊》2002,37(10):37-38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以来治疗锁骨下动脉窍血综合征35例的疗效结果,其中各种搭桥手术治疗33例,经皮腔内扩张2例。结果:随记1-8年,32例疗效显著,2例改善,1例复发。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属颅外阻塞性脑血管病,可导致脑缺血及脑卒中,多普勒超声和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首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一加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3年-2002年,采用超声介入及手术方法治疗48例布加综合征的疗法结果。超声引导下支架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38例,其中内支架术联脾肾分流术治疗5例,支架术联合肠腔分流术治疗8例;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4例,肠腔转流术治疗2例,肠颈转流术治疗2例,经右心房联合破膜2例。结果:随访1个月-9年,平均4.68年,37例获显疗效,2例改善,6例行二次手术治疗,3例死亡。结论: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腔内超声介入方法治疗布一加综合征,简便、准确、安全、疗效肯定;联合分流术解除肝静脉梗阻,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一、减肥 过度减肥节食 头发的主要成分种称为鱼量元素不果与面粉等,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致使头发因严重营养不良而脱落。  相似文献   
10.
供应室作为医院的后勤保障单位,是医院整体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护生毕业前必须实习的一科.自2006年以来笔者针对本科工作特点和实习护士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