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硫苏糖醇对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行配制的二硫苏糖醇(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模拟老年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 d的SD乳鼠(约25 g )行皮下注射Na2SeO3(0.2 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 μg),注射开始后6 d,将发生硒性白内障大鼠左眼设为对照组,右眼作药物干预组,滴眼4次/d(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及25 mmol/L的DTT),每次1滴,持续用药3周;定时对大鼠双眼散瞳作裂隙灯检查,以游标尺测量大鼠眼晶状体核性斑块最大直径变化.另取硒性白内障乳鼠分别设为DTT(n=89)、吡诺克辛(PDE,n=22)及吡诺克辛钠(PSED,n=24)干预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45),分别使用25 mmol/L DTT、日本产吡诺克辛滴眼液、国产吡诺克辛钠滴眼液.滴眼4次/d(同组乳鼠左、右眼滴相同的药物或生理盐水),每次每只眼1滴(约40 μl),持续用药3周.定时散瞳后,用裂隙灯检查大鼠双眼皮质病变、混浊程度.结果:(1)DTT滴眼液可以明显抑制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核性混浊斑块的发展;(2)DTT滴眼液可以有效降低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伴发皮质混浊的发生率;(3)DTT滴眼液抗硒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的效果优于其他临床常用的抗老年性白内障药物PDE和PSED.结论:DTT滴眼液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耿宇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11-3212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的原因,寻找诊治方法和预防方法。方法结合8例妊娠晚期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导致8例患者子宫破裂的原因有:药物引产不当,疤痕子宫以及梗阻性难产和不当的助产方式;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手术治疗,有5例采用子宫修补术,剩余3例采用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破裂属于妊娠晚期的一项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度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5名帕金森病患者家属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偏执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SDS、SAS得分亦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社会支持度低于国内常模(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其社会支持度不高。应对家属提供心理帮助,提高其社会支持度,以提高他们的身心质量。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手术已从简单的复明手术发展成为更具挑战的屈光手术,手术需求者希望通过手术提高视力并摘掉眼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虽能解决患者视远问题却无法解决脱镜问题,由此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应运而生.在双焦点人工晶状体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新产生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成为了热门.本文将综述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几款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及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危险因素;并对CRVO和BRVO危险因素进行直接比较.方法 对46例CRVO(CRVO组)、33例BRVO(BRVO组)与79例老年性白内障或屈光不正患者(对照组)行危险因素和血脂谱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0 1)、高总胆固醇(P=0.003 0)、高脂蛋白a(P =0.027 0)、高血压(P =0.022 0)、短眼轴(P <0.000 1)与CRVO显著相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01)、高总胆固醇(P =0.008 0)、高血压(P=0.002 0)、高体质量指数(P=0.004 0)、短眼轴(P=0.001 0)与BRVO相关.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示CRVO和BRVO上述危险因素比较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CRVO、BRVO危险因素包括系统(高血脂、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和眼部(短眼轴)的多种因素,但是这些危险因素在CRVO和BRVO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煤矿受伤工人的酒依赖状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饮酒问卷(ADS)对88名煤矿伤工的酒依赖情况计分,并据此划分酒依赖状况等级,分析伤工酒依赖状况与其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经济收入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中的煤矿伤工均存在酒依赖。不同程度酒依赖伤工ADS得分差异明显(F=194.39,P0.05),不同年龄组间比较AD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1.43,P0.05)。中等及以上程度酒依赖伤工文化程度全部为小学或小学以下,明显高于心理酒依赖伤工的比例(t=0.31,P0.05)。不同社会学特征(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婚姻状况)之间比较,伤工ADS得分未见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0.65,1.27,38,P均0.05)。结论煤矿伤工酒依赖问题严重,应加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超声乳化:是指在超声波能量作用下,使2种(或2种以上)不相溶液体混合均匀形成分散物系,其中一种液体均匀分布在另一液体之中而形成乳状液的工艺过程。 眼内压:指眼球内的眼内液的压力,因此仅能用流体压力计测定。 背景: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经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后,血脂比和胰岛素敏感性与其眼内压、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等疗效相关指标均相关,可能用于其疗效的辅助评估。白细胞介素是机体内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和调解者,且参与了白内障的病理学过程。 目的:试验将从炎性因子角度,进一步观察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2及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分析胰岛素敏感性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相关性,以了解其是否可用于疗效评估。 方法:此项目设计为前瞻性、单中心、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拟纳入来自中国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160例,年龄35-65岁,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随访时间为术后5 d及术后1,3个月。试验资料收集和招募对象时间为2019-12-30/2020-12-30,结果分析时间为2021-05-01/30,试验完成时间为2021-06-30。试验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时间:2013-12-15,审批号:20131215085)。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1900025837),注册时间:2019-09-10,方案版本号1.0。 结果与结论:试验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3个月反映炎性反应情况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变化;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前、术后5 d及1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术前、术后5 d及术后1,3个月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最佳矫正视力、内皮细胞密度、平均细胞面积、面积变异系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及眼内压变化,术后5 d及术后1,3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课题组已于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了80例(95眼)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以此方法干预的小样本试验,结果显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改善,内皮细胞密度,眼内压及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而平均细胞面积和面积变异系数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 < 0.05),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试验期望验证,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对白内障伴青光眼有良好治疗效果,且其作用与调节胰岛素敏感指数、角膜内皮细胞和炎症因子有关。 ORCID: 0000-0001-8388-5374(赵剑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表达与β-连环蛋白(β-catenin)异位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7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石蜡标本纳入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UC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并确定标本MUC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位阳性率。进一步分析MUC1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异位阳性率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及MUC1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位的相关性。结果 MUC1的表达不再局限于肠上皮细胞面向腔道的顶端细胞膜,而是向全细胞扩散,并在胞浆中出现,与癌周组织比较,MUC1阳性表达率显著增加,并影响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向胞浆,甚至细胞核异位。β-catenin异位表达显著影响肿瘤的分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MUC1表达与β-catenin异位的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密切正相关。结论 MUC1可通过β-catenin异位参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晶状体损伤诱导SD大鼠视神经钳压损伤后轴突长时程再生过程中MMP-12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和晶状体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24只分为对照组(仅开放眼眶暴露视神经)、晶状体损伤组、视神经损伤组、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每组各6只大鼠。采用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损伤视神经区域差异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相关高表达差异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定量分析损伤区MMP-12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转录组测序主成因分析表明,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是基因表达变化中的主要成因。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显示,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中,存在MMP-12基因表达上调。在建模成功后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视神经损伤组和晶状体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在7、28d时,各组间表达无差异。在建模成功后7、14、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的MMP-1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调(P<0.05);21d时,晶状体损伤联合视神经损伤组与视神经损伤组比较上...  相似文献   
10.
二硫苏糖醇复合物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及DTT复合物(含阿司匹林(As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赖氨酸(Lys)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对出生后12d的SD乳鼠(约25g)行皮下注射Na2SeO3(0.2mL/次,隔天注射1次,共计3次,累计剂量约210μg),注射开始后6d(鼠龄18d左右)90%以上的大鼠晶状体发生核性白内障。造模成功后将SD大鼠乳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单独一窝或者是同窝鼠的左眼)、用药组一(D)、用药组二(DAGL)、用药组三(AGL)。分别于造模完成后的第7d给药。C组对照生理盐水点眼;D组25mmol/L的DTT生理盐水溶液点眼;DAGL组DTT复合物(DTT 25mmol/L、Asp 5mmol/L、GSH 2.5mmol/L、Lys 5mmol/L、生理盐水)点眼;AGL组给予不含DTT之外的其他药物成分的生理盐水溶液(Asp 5mmol/L、GSH 2.5mmol/L、Lys 5mmol/L)点眼。5次/d,1滴/次(约25μL),连续3wk。结果:3d内核性混浊均增大,右眼(用药组)<左眼(对照组);3~4d混浊斑块达峰值,大鼠左右眼斑块直径呈现显著差异(P<0.01);此后斑块呈密集浓缩趋势,直径均轻度下降;14d混浊斑块密度增加达峰值,左右眼斑块直径仍呈现显著差异(P<0.01)。20d右眼发展到全白内障(Ⅵ级)的只数<左眼(P<0.01);D、DAGL、AGL组均可抑制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发展,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D、DAGL组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相近(P>0.05);D组和DAGL组对SD大鼠硒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均优于AGL组(P<0.01)。结论:含DTT的抗白内障药物复合物抑制SD大鼠硒性白内障发展的作用,显著强于不含DTT的其它类抗白内障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