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罗超平  刘玉群 《现代医院》2007,7(1):121-122
目的提高护士的责任感及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专科技能操作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将引起纠纷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方法2004年3月~2005年3月进行调查分析分别发现接诊分诊、院前出诊及急诊注射室工作各存在一些护理缺陷问题。分析急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因素,并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制定相关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及管理制度,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结果急诊工作存在问题得到相应的解决,患者对急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2004年6月28日~2005年12月28日的急诊危重护理病历进行调查分析,质量评价。发现危重护理记录存在有涂改,字迹潦草,缺乏连续性、及时性、完整性、全面性,重点不够突出,未能突出专科特点等缺陷。针对危重护理记录书写缺陷,2006年1月1日~2006年6月1日采取学习“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加强法律知识教育、专科护理知识授课、建立监控体系和护理记录缺陷登记本等整改措施。结果提高了危重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使危重护理记录质量评分由平均94分提高到99分。结论防止护理记录缺陷的发生,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有赖于全科护士动员起来,正确认识危重护理记录的科学性、客观性、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以及不断完善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和质量监控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监测和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总结在ICU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11例患者的监测和护理。结果7例救治成功,1例放弃,3例死亡。其它生命体征及生化参数明显好转。结论对血液净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通过密切监测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做好体外循环通路护理,合理安排抗生素输液顺序,预防感染等措施,保证血液净化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栓塞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的方法和疗效.材料和方法对67例因非肿瘤性疾病所致大咯血在我科行介入诊疗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术中常规先行主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体循环侧支动脉等血管造影.确定咯血罪犯血管后,酌情采用明胶海绵、PVA、弹簧圈等栓塞剂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结果 栓塞技术成功率和即时止血率均达100 %,近期复发率6%(4/67),远期复发率13.4%(9/67),均经再次血管栓塞后止血.全组病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是治疗非肿瘤性大咯血的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探讨降低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方法85例疑诊脑血管病变患者,分2组。A组55例采用机器默认曝光条件,其中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46.21±16.26)岁。B组30例采用人工设定曝光条件进行剂量控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5.62±17.58)岁。采用Siemens Angiostar Pl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配置的电离室型实时剂量测量系统(diamentor K1 and diamentor ED),回顾性分析设备默认条件下和剂量控制方法后的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患者所受的X射线辐射剂量资料。在DSA机上读取光盘存储的面积剂量乘积(DAP)和入射表面剂量(ESD)数据;分析采用剂量控制方法后对射线剂量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的透视时间为(18.36±13.29)min,摄片(454.31±152.35)帧,总DAP为(14 286.63±5 324.19)cGy.cm2,总ESD为(1 107.25±432.21)mGy,其中透视对总DAP的贡献为(9.04%±6.08%),小于摄片对总DAP的贡献(90.96%±6.08%),透视对总ESD的贡献为(10.68%±7.96%),小于摄片对总ESD的贡献(89.32%±7.96%)。B组患者的每分钟透视剂量、每帧射影剂量、每序列帧数及总的辐射剂量均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受到一次性较大剂量的X射线辐射;造影时适度提高管电压、降低摄片数量和透视时采用低频率脉冲透视,是有效减少患者X射线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