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血管舒张因子功能的改变及他汀类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SHR 10周龄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50 mg/kg·d,血脂康 2 400 mg/kg·d干预16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组(SHR-A)、血脂康干预组(SHR-X)、对照SHR组和WKY组的血压(SBP)变化;于26周龄,把各组大鼠的相邻的两段胸主动脉环分为血管外周脂肪亚组和裸血管亚组,予10-6 mmol/L苯肾上腺素(PHE)刺激,比较两亚组血管收缩力的差异;用液体转移的方法,观察孵育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培养液对裸血管张力的影响。结果:① WKY组、SHR-A组、SHR-X组SBP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SHR组的SBP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实验开始时;② WKY组、SHR-A组、SHR-X组血管外脂肪亚组的收缩力低于裸血管亚组的收缩力,而SHR两血管亚组的收缩力无差别;③ 把WKY组,SHR-A组,SHR-X组孵育的血管外脂肪的培养液转移到裸血管均诱发其快速舒张,而SHR组则无显著血管舒张反应。结论:WKY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一种可转移性血管舒张因子,降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调节血管功能而SHR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血管调节作用减弱;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功能异常可能是高血压血管功能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他汀类药物治疗在修复SHR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功能异常的同时,还能减缓SHR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2.
心功能不全的运动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运动疗法改善心衰的效果研究新进展。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后 (如心脏移植术后、急性心肌梗死致严重心衰病情稳定后 )的心功能恢复及慢性心衰患者 (心功能不全Ⅱ级和Ⅲ级 ) ,运动疗法起重要的作用。通过有规律的适度体力活动 ,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骨骼肌的生化代谢、形态功能及运动耐力 ,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增加体力活动耐力 ,提高生活质量。介绍了运动处方的制订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关键环节。在医学生实习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技能和医疗操作技能课程培训,并对其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实习生岗前教育培训课程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实习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生活。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医学院200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40名见习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外科学见习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引入合作机制和竞争机制,提出基于小组合作竞争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教学理念,并系统地阐述其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实践表明,基于小组合作竞争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在传统风险因素、病变特征,特别是血栓发生风险方面的差异,分析相关临床指标的特点。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49例为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冠心病不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的124例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特征及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凝血因素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风湿系统疾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冠心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在性别、D二聚体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风湿病的风险增高。冠心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在D二聚体ROC曲线分析中,D二聚体的cutoff值为392 ug/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303。诊断的灵敏度为0.898,特异度为0.405。结论与未合并风湿系统疾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风湿性疾病患者中女性比例增加且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需要警惕血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心内科临床见习阶段的临床医学学生实行循证医学教学的意义。方法以180名临床医学三年级本科见习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心内科病例,整合心血管系统相关学科进行以问题为基础学习与循证医学结合的病例讨论见习带教。见习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循证医学教学方法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同时评价循证医学认知及应用效果。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加强临床思维的开拓,也有利于自身文献检索能力的锻炼提高。结论循证医学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尽早引入循证医学思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临床教师教学查房进行质量评价与分析,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教学查房评价表,由临床教学督导专家对我院113名不同专业方向(内科、外科、妇产科)的临床教师进行教学查房的质量评估,并比较不同专业间教学查房质量的差别。结果我院临床教师教学查房质量平均得分为(86.65±4.51)分,最低为63分。最高为93分。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师占65.49%,优秀的教师占28.32%。内科、外科、妇产科3个专业方向教师教学查房质量得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查房质量达到良好或以上,不同专业方向教学查房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转变为医师的重要过程,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内科实习教学中关键的一步。由于医疗安全与质量的顾虑、某些教师重理论而轻操作的教学方式、实习生重考研复习而轻实习、医院的医院内感染防控要求等原因,使实习生进行内科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给实习生的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该文结合当前内科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的现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发展要求和该院多年的内科教学经验,打破传统医学教育的壁垒,探讨在扎实相关理论与培养临床思维、线上教学与网课自学、模拟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教学反馈与考核等方面如何进行创新,以增强实习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信心,促使其更好地胜任实习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 γ)配体-罗格列酮对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大鼠模型.40只雄性大鼠,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手术 罗格列酮组),手术 罗格列酮组术后即用罗格列酮5 mg/(kg·d)灌胃,持续16周,实验过程对血压、左心室功能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束时手术组鼠尾血压、左心室重量/体重(LVMI)、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均分别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P<0.05)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P<0.01)较假手术组下降.罗格列酮治疗16周后与手术组比较血压、LVMI、LVEDP均下降(P<0.01), dp/dtmax上升(P<0.05).病理提示用罗格列酮后手术组心肌细胞肥厚改善.结论:PPAR γ激动剂罗格列酮具有抑制大鼠左心室肥大的形成和改善左心室功能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血压,调整肥厚心肌的代谢以及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Ⅰ参与的心肌肥厚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醛固酮在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不同作用。方法用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哺乳期(三周龄)后分为4组对照 正常(含0.5%氯化钠)饮食(CON NS)组;辣椒辣素 正常饮食(CAP NS)组;辣椒辣素 高盐饮食(4%氯化钠)(CAP HS)组;辣椒辣素 高盐饮食 螺内酯(80mg·kg-1·d-1)(CAP HS S)组。干预四个月,比较大鼠血压、血清透明质酸和血清Ⅲ型前胶原浓度、左心室重量体重比,以及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心功能等。结果螺内酯干预组鼠尾收缩压、血清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浓度、左室收缩峰压与舒张末压较高血压模型组降低,螺内酯干预组心肌间质胶原成分有减少。螺内酯干预组与高血压模型组大鼠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心肌细胞短径、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值)无显著性差异,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醛固酮参与了高盐所致高血压的产生和心肌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但不参与高盐致心肌细胞肥大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