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初期肺炎病例中主要呼吸道病原的流行情况。  方法   252例肺炎病例被纳入本研究,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对144例病例同时收集咽拭子和痰液样本)进行32种呼吸道病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  结果   病毒、细菌和肺囊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3.10%(33/252)、50.00%(126/252)和1.59%(4/252)。 43例病例呼吸道样本中检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7.06%(43/252),其中13例病例为病毒与细菌或病毒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30例病例为细菌与细菌或细菌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 患基础疾病和无基础疾病病例中流感嗜血杆菌(χ2=9.557,P=0.002)、肺炎支原体(χ2=7.831,P=0.005)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5个年龄组病例中病毒(χ2=16.112,P=0.003)、肺炎支原体(χ2=10.741,P=0.030)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44例肺炎病例的痰液和咽拭子样本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6),而痰液样本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样本(χ2=5.533,P=0.019)。  结论   COVID-19流行初期(2020年1—3月),肺炎病例呼吸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其下呼吸道样本(痰液)的细菌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样本。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水产品污染副溶血性弧菌情况和由其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危险性。方法:监测本区内超市、菜市场及餐饮业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样品和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对部分所分离菌株进行毒力检测(神奈川试验和脲酶试验)、血清分型和rDNA(核糖核酸)指纹图谱分析,并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1)超市、菜市场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阳性检出率35.0%,餐饮部门阳性率8.6%,总阳性率22.7%;(2)从2家餐饮单位的可疑食物中毒样品(水产品和凉拌菜)中分离出4株副溶血性弧菌;(3)检测303份腹泻病人的粪便,分离出腹泻病原菌76株,排在前三位的是副溶血性弧菌33株,占腹泻病原菌的43.42%,以6~10月份最多;各种沙门菌16株,占21.05%;第三是志贺氏菌13株,占17.11%。(4)对其中27株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其毒力基因tdh(神奈川试验)全部阳性t,rh基因(脲酶试验)有3株阳性(从食品中分离),其余全部阴性;2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别属于17个不同的血清型r,DNA指纹图谱分为22个核糖型。提示除由一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中分离的6株菌外,其余各菌株间同源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一起北京市某学校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的腹泻暴发事件进行病原学分析,为类似疫情的快速精准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样本进行多重病原筛查;根据初筛结果进行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质谱分析;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进行PCR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28份病例肛拭子样本中有26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分离菌株26株;13份粪便样本有10份产气荚膜梭菌核酸初筛阳性,4份样本分离到20株产气荚膜梭菌;其他样本未检测到病原;46株菌均携带cpa基因和cpe基因,为携带肠毒素CPE基因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46株菌中41株菌集中在2个脉冲场凝胶电泳带型。结论 本次腹泻暴发事件由产气荚膜梭菌(含肠毒素)导致,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产气荚膜梭菌暴发事件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