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目标人群0~5岁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儿童。2应用人群儿科医生和护理人员、急诊科医生和护理人员,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3相关词语推荐意见和推荐说明中会涉及如下词语,对这些词语做出如下定义。3.1发热[1]体温升高超出1 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过于绝对,但大多数医学研究采用肛温≥38℃为发热,临床工作中通常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于丙种球蛋白(IVIG)1 g/kg,一次静脉滴注,B组予IVIG 2 g/Kg,一次静脉滴注,两组都加用相同剂量的地塞米松冲击疗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VIG一次性使用1 g/kg或2 g/kg对血小板免受吞噬细胞破坏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结核性脑膜炎(TBM)患儿营养风险状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住院的112例TBM患儿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应用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营养风险组和非营养风险组,采用 t检验、秩和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时疼痛程度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静脉穿刺时应用新生儿疼痛行为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分,对105例疼痛评分大于5分的患儿应用监护仪动态记录穿刺前和穿刺时的呼吸、心率、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105例新生儿平均疼痛评分为5.8分,进行穿刺时新生儿呼吸、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血氧饱和度下降(均P<0.05)。结论静脉穿刺所致疼痛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现状和解读目的 评价受试者结局数据缺失(简称缺失数据)相关的偏倚风险在多大程度上降低对证据体某特定结果的信心,即缺失数据对证据质量的影响,是系统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之一.Cochrane手册应对这一问题的方案侧重于判断单个研究缺失数据偏倚风险的"高"、"低"或"不清楚",并鼓励在针对证据体某特定结局指标统计的Me...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14Hz&6Hz正相棘波的脑电波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接受4h清醒-睡眠-清醒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ideo—EEG)连续监测的1321例患儿中,79例出现14Hz&6Hz正相棘波的患儿临床资料和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资料显示,14Hz&6Hz正相棘波在脑电图特征、年龄、性别分布:均在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NREM)出现,集中于中、后颞区,一侧或双侧发放,常波及中央、顶、枕区,呈连续发放(1岁以下未见)。男、女患儿14Hz&6Hz正相棘波出现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癫痫患儿与非癫痫患儿的出现几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本组79例出现14Hz&6Hz正相棘波的患儿,均有突出的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小儿急性偏瘫、过敏性紫癜、脑挫伤、颅内感染等器质性病变,癫痫发作和反复多次发作或有阳性家族史的热性惊厥,头痛、腹痛、晕厥、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存在注意力缺陷、心理问题、抽动等精神行为障碍及睡眠障碍,1例死亡。本组79例患儿中,63例睡眠期脑电监测出现14Hz&6Hz正相棘波的多次频繁发放。结论对于14Hz&6Hz正相棘波的临床诊断价值问题迄今尚存争议,还有待大量不同年龄段正常儿童连续睡眠脑电图资料的积累。因此,不能将14Hz&6Hz正相棘波用于诊断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但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认作发育期的正常脑波表现,一旦临床监测到,应积极作其他相关检查,寻找病因,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8.
正1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是否与严重疾病有相关性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的体温高低、发热持续时间和对解热镇痛药的治疗反应与严重疾病的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医护人员和发热儿童家长关注的问题。尽管有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发现,高热(肛温≥41.1℃)儿童中严重细菌感染的发生率(20/103)较高[1],但限定了"病因不明急性发热儿童",其体温高低是否与严重疾病存在相关性时,仅检  相似文献   
9.
儿童侵袭性真菌病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临床问题,相对于成人有其自身特点。儿童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病死率居高不下,尤其是血液病、恶性肿瘤儿童及新生儿。念珠菌和曲霉菌是主要致病真菌,但非白念珠菌和非曲霉菌的感染有显著增多趋势。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原发病掩盖,典型的影像学改变少见,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低,其诊断较困难。同时,儿童生长发育的不断变化也决定了抗真菌药物的成人治疗剂量不适合于儿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在口服金双歧,两组均治疗5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检测血清胆红素及粪胆素水平,评判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74%,χ2=11.027,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首次排胎粪时间、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2.1±0.4)h比(6.4±1.5)h,(4.9±0.8)h比(10.5±4.3)h,(4.4±1.2)h比(7.8±2.2)h,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与粪胆素分别为(46.4±15.5)μmol/L比(93.6±23.3)μmol/L,(166.1±41.6)mg/100g比(113.3±31.8)mg/100g,均P<0.01。结论:金双歧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能加快症状消除,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胆红素最终变为粪胆素,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