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琴  缪红军 《临床儿科杂志》2021,39(10):797-800
高三酰甘油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c pancreatitis,HTGP)是由于异常升高的三酰甘油而导致的急性胰腺炎,具有易重症、易复发的特点.HTGP在儿童群体中发病较少,且在病因、治疗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文章就儿童HTGP的异常脂质代谢、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随机抽取的200例PICU住院患儿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包括病原学检查、抗感染药物联用情况等,分析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合理性.结果 PICU患儿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率达85.00%(170/200),共涉及8大类32种药物.94例患儿联合应用了抗感染药物,总的药物联用达125次,二联用药105次,占84.00%( 105/125);三联用药16次,占12.80%(16/125);四联用药4次,占3.20%(4/125).按应用次数排序,列前3位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大部分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1.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在PICU抗感染治疗中占主导地位;PICU抗感染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也有个别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体外膜肺氧合是一种为常规治疗(机械通气)难以治愈的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临时体外呼吸循环支持的技术,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的过程中,血液从患者的静脉系统进入人工膜肺,进行氧合与二氧化碳的去除,随之再从静脉系统回输至患者体内。为了避免正常肺功能的丧失,机械通气在体外膜肺氧合的过程中仍然有必要,但如何设置体外膜肺氧合过程中的机械通气参数,至今没有明确的指南。因此,本文将简述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气体交换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就现有证据和文献总结体外膜肺氧合过程中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利巴韦林与α-IFN治疗偏肺病毒(metapneiimovirus,MPV)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5年8月于就诊的210例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n=70)采用激素、支气管扩张等常规方法治疗;利巴韦林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利巴韦林静点治疗;α-IFN组(n=70)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伴以α-IFN肌注治疗,两两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治疗指标及疗效的情况.结果 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利巴韦林组及α-IFN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提高显著(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α-IFN在治疗偏肺病毒感染引起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上,具有改善临床治疗指标、提高总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病因不一,发病机制各有所异,病情进展过程中肺力学的改变存在个体差异。顺应性、压力、容量等的变化与病因、病情轻重、年龄等密切相关。正确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是提高ARDS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因此,在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必须高度注意患儿肺力学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儿童重症细菌感染死亡风险模型并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 PRISM Ⅲ)进行比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PICU2017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78名危重患儿。在获得父母/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后, 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 以及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等指标。在患儿进入PICU 24 h后进行评分, 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状态将患儿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死亡风险模型, 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 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估和比较死亡风险模型、PEWS、PCIS和PRISM Ⅲ预测死亡风险的价值。结果 178例危重患儿中11例因资料严重缺失、住院未超过24 h被排除。共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选用 7日龄Sprague -Dawley大鼠 72只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模型后于 0、12、2 4、48、72h及 7天处死大鼠 ,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NOS)各型活性 ,并与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 :0小时HIE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辛伐他汀组 2 4、48、72h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及 72h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S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9例高危新生儿肠道外营养中加用胰岛素,使糖的用量完全达到患儿需求,同时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97例溺水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纳洛酮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入院后给予纳洛酮0.4~0.8 mg/次,每4~6小时1次,疗程4~5 d,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持续的天数及治疗前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42/45),对照组为76.9%(40/52),差异有显著性(x2=8.1,P<0.05);治疗组存活者神经系统病残率为33.3%(14/42),对照组为65.0%(26/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8.2,P<0.01);治疗组循环不良、呼吸不规则、抽搐、昏迷的持续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7.7、9.3和5.8,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7.1,P<0.01).结论 纳洛酮治疗溺水儿童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β-内啡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