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空巢老人睡眠质量与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空巢老人115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空巢组;同时依据年龄±2岁来选取同一社区内的非空巢老人100例作为非空巢组。对2组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简称PSQI)评估量表及心理防御方式(简称DSQ)问卷进行调研。观察比较2组PSQI评估量表、DSQ问卷的得分情况、观察空巢组PSQI量表当中的各项因子跟DSQ问卷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空巢组各项PSQI量表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自(P 0. 05);空巢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远非空巢组(P 0. 05),空巢组成熟型防御机制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空巢组(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空巢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跟PSQI量表当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P 0. 05);成熟型防御机制跟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之间呈现为负相关性(P 0. 05);中间型防御机制跟睡眠效率之间呈负相关性(P 0. 05)、跟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之间呈正相关性(P 0. 05);掩饰因子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之间呈现为正相关性(P 0. 05)。结论:社区内空巢老人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非空巢老人,且空巢老人的睡眠质量跟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总结和评价实践成效,本研究对机构参与心脏康复的业务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心脏康复服务在龙华社区开展的现状,梳理“心脏康复在社区”开展的条件和要求,为心脏康复社区全科诊疗路径的构建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9年3月25日—3月31日对本研究所在机构参与心脏康复项目建设并自愿参与访谈的成员共计9名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9名成员全面覆盖心脏康复涉及到的全科、护理、康复、管理各部门,访谈提纲根据研究目标自行编制,共涉及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资源配置三方面,访谈方式为电话访谈,历时40~60 min,提前发放访谈提纲告知访谈目的,访谈过程经许可后全程录音,对访谈结果依据服务对象准入及入组前评估、服务干预措施、全过程相关资源配置目标及现状,进行结构化整理。   结果   448 d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团队成员能力方面的建设,要切实落地和常态运行心脏康复,还需要完善相应的设备设施、软件系统支持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结论   心脏康复适合在社区开展,相关参与成员合理搭配、通力协作可以胜任心脏康复所需的五大处方的干预,但正因心脏康复匹配了全科医学的特征,而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想常态运行,项目一开始的顶层设计和运行过程中的资源及时到位十分重要,决定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方法 纳入于三级医院行PCI术、在我社区居住的CHD患者9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PCI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及代谢当量(METs)。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BMI、心率、血压、LVEDD、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MI、舒张压及LVEDD均低于治疗前,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LVEDD低于治疗前,SAQ中的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METs及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心脏康复运动可降低CHD患者PCI术后的BMI,并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受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8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患者每次予唑来膦酸4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大于15min,每4周1次,至少连续2次。结果止疼效果:完全缓解15例(17.6%),明显缓解24例(28.2%),中度缓解30例(35.3%),轻度缓解16例(18.8%),中位起效缓解时间为第3天,平均缓解时间28天。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消化道反应,短暂性疼痛加剧,肌酐水平轻度升高,反应轻,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轻,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外来吸烟人群尼古丁依赖状况,为制定控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8月—2021年3月对上海市“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吸烟人员共196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对其尼古丁依赖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65.3%的调查对象每天吸烟不超过10支;81.1%的调查对象考虑过戒烟;61.2%的调查对象至少戒烟1次,戒烟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周围人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戒烟的动力、戒烟的阻力、抑郁症筛查量表评分和焦虑症筛查量表评分是调查对象尼古丁高度依赖的影响因素。结论:调查对象对吸烟与健康状况的知晓程度较高,但改变行为的意愿很低。在未来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应当针对影响尼古丁依赖的因素,实施个性化的控烟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