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同时外用地霜,每晚1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30例单独外用地霜,方法 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67%,对照组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地霜治疗单纯性女阴瘙痒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中的淋巴细胞的表型,探讨其在神经系统免疫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2例神经梅毒患者和20例潜伏梅毒患者脑脊液CD4+T细胞和CD4+ CD25hhigh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与变化.结果 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其中淋巴细胞比例较高;淋巴细胞以CD4+ T细胞为主,而其中CD4+CD25highTr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潜伏梅毒患者.结论 神经梅毒脑脊液中增加的白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表明CD4+T细胞可能参与神经梅毒的发病,而CD4+ CD25high Tr细胞表达减少表明其在维持神经系统局部免疫自稳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期梅毒被误诊在临床常见,但由此而引发的眼梅毒,神经梅毒报道少见,我们报道一例女性患者,因误诊为药疹,而致二期梅毒发展为眼梅毒和神经梅毒,经过抗神经梅毒治疗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8岁,未婚.因复视2 个月于2011年3月入院就诊.患者入院前2 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无视力下降,偶有头晕,无头痛、恶心、呕吐等,否认肢体活动障碍.外院行头颅CT及眼底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为1: 32 阳性,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脑脊液RPR 1: 4 阳性,TPPA 阳性,予青霉素钠1 120 万U 每日2 次静脉滴注,治疗14 d 后头晕缓解,但复视无改善.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曾有多个性伴侣.  相似文献   
7.
以情绪躁狂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情绪躁狂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以情绪躁狂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脑梗死等,均以易怒、脾气暴躁、行为冲动、思维紊乱等情绪躁狂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记忆力、认知能力、计算能力等的明显下降。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均阳性,脑脊液性病实验室检查试验(VDRL)阳性。经驱梅及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治疗后满3个月的13例患者并进行脑脊液检查,10例脑脊液VDRL滴度下降,1例VDRL转阴性,2例较治疗前无改变。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缺乏特征性。当常规抗精神病治疗疗效不佳时,应考虑神经梅毒可能,并进行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眼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6月本科诊治的10例以眼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梅毒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9例初始表现为视力下降,被误诊为葡萄膜炎、视网膜炎或视神经乳头炎,1例表现为复视。10例患者血清TRUST试验及TPPA和脑脊液VDRL均阳性,5例脑脊液蛋白或白细胞明显升高。结论梅毒性眼病常合并神经系统感染,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儿童获得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14例儿童获得性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为二期梅毒,早、晚期潜伏梅毒各2例。14例患者均有与现症梅毒患者密切接触史或被成人梅毒患者口内咀嚼食物后喂养史。所有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其皮损主要发生于口腔黏膜,躯干少见,表现为黏膜白斑和黏膜湿丘疹、皮肤脓疱等。7例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结论 儿童获得性梅毒临床常被误诊或忽视。有不典型皮疹、尤其是与活动性梅毒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应考虑儿童获得梅毒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在提高性病患者相关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率方面的作用。方法由经过培训的接诊医生对所有入选的性病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关艾滋病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结果2003例性病患者参与了本项研究调查,调查发现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在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上有明显差异。对其中1000例性病患者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其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从37.80%提高到63.00%,且在婚外性行为中的使用率高达89.34%。结论在性病门诊推广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显著提高了性病患者艾滋病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安全套的使用率,对预防艾滋病性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