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登革热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探讨老年登革热患者的心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4-2016年收治的116例65岁以上老年登革热患者,以同期收治的65岁以下登革热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心脏表现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结果:老年登革热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的比例显著增多,急性心衰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6.9%和55.2%),心脏超声异常的比例虽未有显著增多,但心脏结构和血流异常更为严重。两组病毒分型无差别,仅1例死亡。老年组脑钠肽升高和肌红蛋白阳性比例显著增高(分别为14.7%和12.9%),肌钙蛋白仅1例阳性。结论:老年登革热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明显增多,更容易发生急性心衰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脏超声结构和血流异常更为严重,但总体预后良好。脑钠肽升高和肌红蛋白阳性明显增多,与临床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嗜酸性粒细胞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诊断、预后判定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CELL DYN370 0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对 2 0 0例SARS患者及 2 0 0例其他发热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检测并对 10 0例SARS患者 (包括 11例死亡病例 )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89.5 %SARS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下降明显 (P <0 .0 0 1) ,且随着病情的好转嗜酸性粒细胞逐渐恢复正常 ,病情无好转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降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对SAR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输血传播病毒(TTV)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对肝脏病变和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我院340例乙型肝炎患者TTVDNA进行检测,并同期检测乙型肝炎相关病毒学指标和HBVDNA载量。结果:49例患者TTVDNA呈阳性,分别为急性肝炎3例、慢性肝炎29例、重型肝炎5例、肝炎后肝硬化12例。TTV重叠感染组和单纯HBV感染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变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组HBVDNA载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TV可在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等患者中检出,并加重其肝脏的病变,但不能影响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人工肝支持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浆置换联合HA中性大孔树脂血浆吸附(PE+PA)组、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组和基础治疗组,前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分别予PE+PA和MARS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肾功能和血氨(NH3)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47.50%、42.50%和20.00%,肝性脑病转醒率为44.00%、44.00%和12.50%,2组人工肝组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PA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尿素氮(BUN)、肌酐(Cr)和NH3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PA组治疗后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细胞(WBC)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ARS组治疗后BUN、Cr和NH3明显下降,与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B、TBA、ALB、ALT、PT和WB...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在中国它的发病开始从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日益威胁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壮年的生命.AIDS的突出表现为各种复杂的感染,但由于抗病毒治疗而使患者病程延长,各种心脏并发症日益凸现.我院自1999年初至2004年5月共收治AIDS患者338例,通过对其心脏表现的分析,探讨AIDS患者的心脏改变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AIDS的临床资料.338例患者中,男261例,女77例,年龄在5~70岁之间,平均(35.6±11.2)岁,全部属于Ⅳ期(爱滋病),无基础心脏疾病.结果发现1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心肌病和1例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全部为静脉吸毒者,年龄25-39岁,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等,三尖瓣受累占88.2%(15/17),其次为二尖瓣29.4%(5/17).心肌病见于中、老年男性,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1例心肌炎通过尸解确诊.超声心动图在70.6%(12/17)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发现赘生物,心肌病表现心脏扩大和室壁运动减低.心脏并发症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0%,但无特异性,其中死亡病例和心肌病病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病例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显著降低.结论随着AIDS研究进展和患者生存时间延长,AIDS的心脏表现越来越受到重视,心内膜炎、心肌病、心肌炎和心包疾病均是常见的心脏并发症.静脉吸毒者中心内膜炎比例最高,多数累及右心,心肌病则见于中、老年患者.心脏超声对诊断有重大意义,心电图则可以提示心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建议AIDS患者定期检查,而T淋巴细胞分类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肝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病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普通型SARS组91例,重型23例,普通肺炎组61例,入院后检测肝功能情况。结果 普通型SARS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68.1%,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的24.6%(x~2=27.7,P<0.01),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轻、中度升高为主。重型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达95.7%,年龄明显增大。结论 SARS患者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机会较大,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关,程度较轻,重型SARS的肝功能损害则与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门电路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左室射血分数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上可谓独树一帜,与其它方法不同,核素心肌显像展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从而进行诊断与组织定征。近年来心肌灌注显像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包括新的99m锝(99mTc)标灌注示踪剂的发展,药物负荷试验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技术,以及评价心肌灌注功能和活力的定量、半定量方法的进一步发展。门电路SPECT显像(GSPECT)代表了最近这个领域发展的最重要的进步。心肌SPECT多年来主要采用非门电路心肌断层显像的方法,并已形成常规。80年代中末期,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感染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432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07例PC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动脉氧压< 70 mmHg 16例;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者91例;胸片肺纹理增多、增粗和(或)毛玻璃样改变67例、肺小结节或斑片状阴影36例、胸片正常3例,液气胸1例;CD4+ T细胞< 50 cells/μL 86例.107例中19例找到肺孢子虫.治疗药物为复方磺胺甲恶唑,93例治愈,12例死亡,2例转ICU.结论:PCP诊断标准是找到病原体,其检出率低,目前仍以临床诊断为主.艾滋病患者合并PCP发病率高,特别是CD4+T细胞< 50 cells/μL者,AIDS患者应尽早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机会性感染,一旦临床考虑合并PCP应尽早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心脏相关评估指标,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1日—2月2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危重型组(14例),重型组(40例)和普通型组(41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电图。结果 危重型组和重型组年龄分别为(64.2±13.2)岁和(60.0±13.0)岁,均显著高于普通型组的(50.0±16.5)岁(P均<0.05)。重型组AST、LDH及危重型组CK升高率均高于普通型组(P均<0.05),其中LDH绝大多数为轻度升高。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未见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心脏指标异常多见于危重型组和重型组,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LDH升高最多见,但程度较轻,心电图异常以T波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0.
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感染性心内膜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earditis,IE)的资料,提高对这种特殊类型IE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IE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为12:1,年龄27~39岁,无基础心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13/13)、心脏杂音(84.6%,11/13)、咳嗽、咳痰、气促(76.90A,10/13)。84.6%(11/13)的患者血象升高,61.5%(8/13)血培养阳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5/8)。死亡病例的CD4 细胞计数明显降低。所有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痰培养以真菌最多见(7/12)。心电图表现以窦速合并ST-T改变多见。超声心动图显示三尖瓣受累最常见(92.3%,12/13),其次为二尖瓣(3/13),10例赘生物全部位于三尖瓣。结论 静脉药瘾并HIV感染者的IE以右心感染多见,发热、心脏杂音和血培养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常合并肺部感染,超声心动图检查和T淋巴细胞分类对于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