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2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菌群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孔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的常见重症急腹症。由于抗生素的滥用,致病菌谱及药敏特点都有所变化。作者回顾2005—2006年收治的术中脓培养阳性的穿孔性阑尾炎82例,分析其致病菌谱、药敏培养,为临床正确选用抗生素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s,MLs)是淋巴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常见于小于十岁的儿童[1-2]。囊肿生长缓慢,位于腹腔,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早期不易被发现,可伴有慢性腹痛,偶有间歇性绞痛。大部分患儿因急腹症就诊而被发现腹腔囊肿。虽然MLs可以无任何症状且偶然被发现,但是因其有潜在的生长,会侵袭周围器官,甚至产生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微创技术治疗儿童Todani Ⅱ型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经验。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2年3月至2019年12月间完成了517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其中512例为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5例达芬奇机器人胆总管囊肿根治术。517例中有5例Todani Ⅱ型胆总管囊肿,均纳入本研究,占总例数的0.9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胃重复畸形在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的特点,以期减少误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例胃重复畸形患儿诊治过程.其中女3例,男1例.年龄9个月至11岁,术前B型超声或CT检查均发现上腹部囊性肿块,但不能明确肿块来源,经腹腔镜探查及开腹探查术中确诊.不同类型胃重复畸形可行不同方式切除.结果 腹腔镜辅助脐孔拖出切除2例,完全腹腔镜下切除1例,中转开腹手术切除1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分别随访1个月、1年、2年、3年,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胃重复畸形较为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腹部B型超声及CT易于发现病变,常为上腹部囊性肿块,但难以分辨病变的来源,常误诊为胰腺囊肿、肠重复畸形等病变.外科手术探查是诊断胃重复畸形的有效手段,不复杂的囊状胃重复畸形可选择腹腔镜辅助或单纯腹腔镜切除,单纯重复畸形体切除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1-2007年收治肠重复畸形患儿36例,其中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肠重复畸形手术治疗12例。36例均治愈,术后恢复良好,发育正常,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并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达芬奇手术组(n=25)和腹腔镜手术组(n=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行Rex手术,选择的分流血管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右静脉以及门静脉扩张最显著的侧支血管。行Rex手术的患儿有1例术后因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而再次接受手术,发现为吻合口狭窄,术中切除狭窄段,取管径较大的一段空肠系膜血管作为补片搭桥,同时行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5例行Warren手术的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脾大现象均明显改善,术后无一例并发症。4例行近端脾肾分流术(其中1例术后反复消化道出血,于二次手术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3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同时切除脾脏,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需早期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及门静脉系统血管的条件来决定,其中Rex手术是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Warren手术和近端脾肾分流术也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章立峰  王翔  张洪波 《浙江医学》2009,31(9):1270-1271
Peutz-Jegher综合征(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皮肤黏膜斑点状色素沉着和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为临床特征,又称为黑斑息肉综合征,较为罕见且易出现合并症,故往往误诊,儿童、成人均可发病。我院自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治疗5例儿童PJS,均行腹腔镜肠腔内探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儿 女,7岁6个月,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发现脾下极占位10 d入院。查体:面色红润,全身皮肤黏膜完整,无出血点,腹平软,肝肋下2 cm,脾肋下3 cm,未及明显包块。腹部MRI检查:脾下极偏强回声区,错构瘤考虑(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58×10,RBC 8.77×10,HGB 170 g/L,HCT 66%,PLT 199×10。凝血指标PT、APTT、TT在正常范围,生化指标正常。患儿因红细胞增多定期行放血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后于2016年10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采用"三孔法",气腹压力10 mmHg,脐右缘放置12 mm Trocar置入主视镜,右侧腹脐上2 cm锁骨中线水平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分别放置5 mm Trocar并置入操作钳及电凝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33, IL-33)调控腹腔Ⅱ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2)募集以及ILC2对脓毒症腹腔感染时巨噬细胞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腹腔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的6~8周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40只、C57BL/6背景的Il-33-/-小鼠20只、IL-33受体ST2敲除(Il1rl1-/-)小鼠10只, 繁殖并饲养于浙江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SPF级医学动物中心。采用盲肠结扎穿孔的方法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接受假手术用来作为对照的小鼠除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操作外, 其余手术操作和脓毒症小鼠操作完全相同。将盲肠结扎穿孔模型小鼠作为脓毒症组, 将假手术操作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外源性腹腔注射给予IL-33蛋白,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LC2的变化及其胞内细胞因子水平。运用体外实验证实ILC2分泌的IL-9和IL-13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采用t检验或One-Way 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①相较于ILC2在IL-33刺激之前和之后, ILC2在腹腔Lin-CD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