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术中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血压升高大于原血压水平30 mmHg(1 mmHg--0.133Kp)以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选择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逐年增加,临床分析显示在剖宫产及妇科手术患者中,部分患者出现术中血压升高现象[1],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危害,影响手术过程以及术后恢复.因此,积极探索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研究发现,引起剖宫产及妇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高血压的原因较多,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2],针对这两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发生高血压[3].本研究旨在探讨剖宫产及妇科手术病人术中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程英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11-1112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6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在施行人工流产术前按常规进行,观察组于人工流产术前1—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0μg,静脉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0—2.5mg/kg,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至麻醉起效后开始手术。观察两组宫颈松弛率、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宫颈松弛率为96.9%(126/130),对照组为70.8%(92/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P〈0.05);人流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54%(2/1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2.5min,对照组5.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米索前列醇廊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提高宫颈松弛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施丽  程英莉 《中国药房》2010,(18):1691-1692
目的:比较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378例要求无痛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238例,静脉推注丙泊酚2.0~2.5mg·kg-1、芬太尼0.05mg;B组140例,静脉推注氯胺酮0.3~0.5mg·kg-1和地西泮5mg;观察2组人工流产术中镇痛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A、B组术中无痛率分别为93.7%、90.7%(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0.08±5.67)min、(15.50±3.47)min(P<0.05)。推注丙泊酚速度为50~60mg·min-1时,有4.72%发生呼吸暂停;推注速度为30~40mg·min-1时,则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2组出血量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丙泊酚配伍芬太尼与氯胺酮配伍地西泮在人工流产术中均有明显镇痛和宫颈松弛作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工流产术是解决意外妊娠和治疗性流产的有效措施,但术中扩张宫颈及吸刮宫壁造成疼痛并易引发人工流产综合征。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以人为本、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临床相继开展无痛人工流产术。丙泊酚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目前已广泛推广,该术式能提高手术质量、减轻受术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剖宫产手术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择期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予以0.75%罗哌卡因1.5 m L;对照组予以0.75%布比卡因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麻醉5,10 min后的平均动脉压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感觉平面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感觉平面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均是安全、有效的,但罗哌卡因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轻,且感觉平面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短,有助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在门诊妇产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妇产科门诊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麻醉前和麻醉后5min、10minBP、HR、SpO2的水平并与之前、后比较,以评价患者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SBP(120.5±12.3)mmHg、DBP(90.5±10.4)mmHg、HR(91±9.0)次/min、SpO2(98.1±1.5)%;麻醉后5minSBP(100.4±10.8)mmHg、DBP(62.9±9.9)mmHg、HR(80±8.0)次/min、SpO2(97.9±1.7)%;麻醉后10minSBP(110.8±11.6)mmHg、DBP(80.1±10.0)mmHg、HR(83±8.0)次/min、SpO2(97.3±2.0)%。麻醉后5、10minBP和HR较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而SpO2无明显变化;术后麻醉效果:良好495例,一般5例,优良率99%,所有病例无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咪哒唑仑复合麻醉效果佳,心血管反应小,不增加呼吸抑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短小麻醉择期手术患儿300例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1组麻醉前HR、MAP、SpO2与麻醉II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麻醉II组麻醉后5rain、10min、15rainHR、MAP、Sp02均优于麻醉I组(P〈0.05)。另外麻醉1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88%,麻群II组的优良率为99%。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麻醉I组,有2例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加,吸痰时有喉痉挛发生,18例患儿术后出现烦躁不安、噩梦等精神症状;麻醉II组均无气道分泌物增加和精神症状出现。结论氯胺酮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及维持对全麻下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血气指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5例全麻下行剖宫产产妇,其中采取瑞芬太尼TCI诱导维持麻醉的39例为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恒速输注维持麻醉的36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15min(T1)、娩出胎儿后(T2)、手术结束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记录T0~T3及拔管时(T4)时刻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比较两组产妇脐动脉血气指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乳汁分泌状况。结果对照组T2时刻与T0相比MAP明显降低,HR明显升高(t1=5.924,t2=6.080,均P<0.05),且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11,t2=4.459,均P<0.05)。两组诱导后各时间点BIS值有显著变化(F1=274.147,F2=112.533,均P<0.05),观察组BIS值T2时刻明显低于对照组,T4时刻明显高于对照组(t1=5.776,t2=2.779,均P<0.05)。两组脐动脉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提前(χ^2=6.199,P<0.05),术后24h、48h、72h乳汁分泌充足率均明显增高(χ^2 1=3.914,χ^2 2=6.725,χ^2 3=5.271,均P<0.05)。结论瑞芬太尼TCI诱导及维持麻醉有助于维持全麻下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提高麻醉质量,改善产妇乳汁分泌,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