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橄波辐射对人休雄康的影晌'毛, 近年来,微波理疗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采用,已成为治疗疑难杂症甚至癌症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传统的微波理疗设备,由于防护不好,造成较大泄漏,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均造成一定伤害。微波的生物学效应可分为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中央西部大开发号召 ,各地引资办厂、办企业如雨后春笋 ,但如何保护好环境 ,减少工业污染 ,值得人们高度重视。现将某化肥厂工业废水、废气排放污染区12 0人骨骼 X线改变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某化肥厂建于 80年代初 ,投产后排污废水地段的耕作地长期受到污灌 ,在距厂排污下段 10 0 0 m村寨 (土壤氟含量 132 1.2 9mg/ kg,水氟含量 0 .44~ 9.6 3mg/ L ,大气氟含量0 .0 199~ 0 .0 15 9mg/ m3 ,食物氟含量3.0 0~ 5 3.6 6 mg/ kg)抽取 15~ 73岁12 0人作为观察组。选择土壤氟含量885 .6 7…  相似文献   
3.
<正>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本相似,皮下给药即可完全发挥抗凝作用,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不需要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眼球穿通伤是由锐器造成眼球壁的全层裂开,使眼内容与外界沟通,可伴或不伴有眼内损伤或组织脱出,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尤其是单眼失明的首要因素。及时正确的处置和有效的护理能修复眼球,使穿孔破裂的眼球恢复外形并降低致盲率。现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眼球穿通伤临床救治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外文献报道认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职业因素有关〔1〕。国内近年来陆续报道了高频电磁场作业工人心血管的某些变化,但各自结果并不一致〔2,3〕。尘肺患者心电图改变报道甚少,为了解尘肺病人心电图改变,我们对资料较齐全的75例O 及~期尘肺病人心电图结果进行整理,现报道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75例尘肺病人,全系男性,从事煤矿、磷矿采矿工作。O 10例,期尘肺45例,期13例,期5例,合并肺结核11例,按以上期别分组,其年龄和接尘工龄分布见表1。表1 O 及~期尘肺病人年龄与工龄分布情况组  别例  数年  龄范围均值接尘…  相似文献   
6.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1997年,Jas等率先尝试采用局灶性消融的方法治疗阵发性房颤,从此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起来。笔者所在科2010~2011年共收治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54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29例,女25例;年龄38~65岁,平均51岁。房颤分类:阵发性房颤36例,每次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可能导致与心脏病相关的并发症,而血管迷走性反射(即临床常称的过度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较少见的但却是极度危险的并发症[1]。因此,系统掌握血管迷走性反射的特征有效的预防和抢救措施尤为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09-0~2011-02笔者所在科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324例。发生血管迷走性反射9例占2.8%,其中男3例,女6例;年龄35~72岁;发生时间在术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心血管介入技术已成为心血管病首选的治疗手段,但介入治疗所致的迷走反射性低血压反应(晕厥)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厥临床上常称为过度迷走发射,主要是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1]。2011-01~2011-12笔者所在科行心血管介入术126例,其中冠脉造影加支架术97例,射频消融术21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8例,其中发生迷走反射性低血压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眼部群体发病率为0.02%~0.066%,男性多于女性,约占56%.多为单眼发病,双侧罕见,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