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79年夏到81年春,我随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陈伯涛老师实习,获益不浅,毕生难忘。业师重视经方的临床应用,在“古方今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业师指导下,个人对仲景学术作了初步学习并付诸临床实践有所得。今择其一二,掇拾于  相似文献   
2.
基层高血压治疗中的老问题与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大宏 《中国校医》2007,21(5):601-602
200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千万。因此,如何更有效地防治高血压,扭转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而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居高不下的态势,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程大宏 《中国校医》2011,25(3):235+237-235,237
近20年来,现代临床医学实践和研究的新模式——循证医学,对包括高血压研究领域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理论和临床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程大宏 《中国校医》2014,28(8):632-633
目前,国内高血压防治的"正三率"即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未见明显提升,而"负三率"即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却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上还面临着循证用药的高费用挑战,笔者认为能否客观正视并理性应对这一挑战,事关高血压防治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与学校为例,苏州为全国著名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市属高校的教职员工经济收入总体而言并不低,每年医保的个人账户都有数千元不等,但那些患有高血压  相似文献   
5.
程大宏 《江西中医药》2007,38(12):56-57
80年代初,作为文革后首届中医学院在校生,根据组织安排,我随江苏名老中医、南通市第二医院陈伯涛主任医师学习,获益不浅,毕生难忘.先生对仲景学说有独特研究,在经方今用方面颇有造诣.而今业师仙逝,缅怀之余,惟愿其学术为后人光大,才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是故今将当年在业师悉心指导下,于古方今用之临床体会整理一二,掇拾于兹: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拟定了中医临床第一方——桂枝汤。纵览历代名医名家,对桂枝汤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详尽,但罕有提到桂枝汤在中医食疗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此,笔者冒昧提出如下管见,以争鸣于同道。  相似文献   
7.
程大宏 《中国校医》2013,27(11):850-85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1》显示,目前国内心血管病患者至少有2.3亿。同时,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中心著名学者、国内城乡社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资深专家王文教授强调,2.3亿心血管病患者中除去约3千万人就诊于城市大医院外,90%以上的病人主要在城镇社区及乡村医疗机构看病[1]。这样一个以亿计数的、绝大多数为低收入甚至贫困阶层、费用支付能力有限的患病群体,目前能给予他们的医疗保障待遇还是低水平的,可以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也是有限的。这种"二  相似文献   
8.
9.
程大宏 《上海医药》2014,(20):41+45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以每年16.6%的速度发展。由于增龄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我们将面临的是心血管疾病发病激增的严峻挑战。另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明显退化,对治疗用药的敏感性、耐受性、药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排泄都与其他年龄段人群有很大不同。因此,高龄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尤显重要,本文报道1例。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学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煎药处方固须辨证,用中成药亦不应例外。随着中医中药知识的普及,不少具备验、便、廉特色的中成药投放市场,基层就诊患者要求服用中成药者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服务提供方的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目前具备中医专业技能的大夫还相对缺乏,使得临床诊疗中使用中成药时处方不先辨证,用药对号入座几成通病,甚至按中成药商品名望文生义,想当然开方给药的也屡见不鲜。如此药不对证,既贻误病情,也显增药物不良反应之隐患。笔者通过长期从事基层中医门诊观察,上述对号入座式用药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