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抑制Smad7基因表达对PC12细胞氧糖剥夺(OGD)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PC12细胞OGD模型体外模拟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Smad7基因表达,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Smad7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检测下调Smad7基因表达对细胞OGD损伤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Activin A(Act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外合成的siRNA转染可下调Smad7基因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经OGD16h,阳性转染组细胞存活率较阴性组显著增加,阳性转染组细胞ActA蛋白表达较阴性组显著升高。结论Smad7可负向调控缺血损伤诱导的ActA/Smads通路激活过程,抑制其表达能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CT对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在鞍区的位置进行研究并为神经外科医生进行经鼻蝶的鞍区手术提供指导。方法:观察并测量120个成人颅脑CT图像,并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的测量。结果:①视神经管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平面1处:13.66±0.84mm,平面2处:11.14±0.98mm,平面3处:7.99±1.02mm;②BO与BM1的夹角为平面1处:89.61±6.38°,平面2处:82.34±7.45°,平面3处:83.99±5.90°;③颈内动脉内侧壁与经鞍底正中矢状线的距离为在平面4处:10.23±2.26mm,平面5处:8.82±3.15mm,平面6处:8.85±1.58mm;④BA2与BM2的夹角为74.99±5.21°;BA1与BM1的夹角为97.12±12.05°;⑤视神经管与水平线的夹角为10.14±4.99°。结论:视神经管、颈内动脉在鞍区的位置的测量,可为二者的位置的解剖学研究和内窥镜下经鼻蝶进行鞍底的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正>神经外科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医师手术技能的培养要求较高。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步骤复杂、多样、风险大,操作不当易出现严重不良后果,所以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周期相对较长。当前,我国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专培)试点的学制为4年,经过4年的专科培养要达到高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在专培期间,如何培养学员的技能,使其能够胜任神经外科的日常手术,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7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幕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7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8~74岁,平均年龄30.6(8.0~74.0)岁。影像学及术中所见提示病变主要位于脑实质内,以大脑半球的单发病灶为主,2例位于脑室内并累及脑实质;CT、MRI均显示囊实性占位,MRI增强显示不均匀强化信号。组织病理学显示7例均表现为典型的神经鞘瘤,具有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4例伴出血、囊性变及钙化,此外2例病例可见灶状坏死。7例(100%)均表达S-100、SOX-10和Vimentin,分别有1例表达GFAP及EMA;Ki-67增殖指数为3%~10%。7例患者术后均未接受化疗或放疗;除2例失访外,均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  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患者预后较好,但术前准确诊断是难点,病理学分析在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生素C(VitC)和维生素E(VitE)以及VitC和VitE联合应用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夹闭肾蒂1h进行并再通进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造模,再灌注前10min在不同分组的大鼠进行舌下静脉注入Vit(200mg/kg);VitE乳剂(100mg/kg)以及Vit(200mg/kg)和VitC联合使用。再灌注2h后测定肾组织匀浆MDA含量及SOD活性,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从而观察缺血再关注损伤程度及药物保护作用。结果:VitC给药组、VitE给药组以及VitC、E联合给药组的肾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其中以VitC、E联合给药组最为显著(p<0.01);MDA,血肌酐,血尿素值均低于模型组(p<0.05),以VitC、E联合给药组改善最为显著(p<0.01)。VitC、E联合给药组与VitE给药组和VitC给药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VitC和VitE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