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对不同时相HepG2细胞作用的选择性,以进一步探讨H2O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材料与方法:以胸腺嘧啶核苷(TdR)阻断法获得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的同步化细胞,分别加入800 μmol/L的H2O2作用3 h,并检测各组细胞的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和5'核苷酸酶(5'NT)的活性及抗羟自由基(抗·OH)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O2)的活性.结果:经H2O2处理的各组MDA含量和XOD、抗·OH、抗O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5'NT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与未同步化组比较,同步化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MDA含量和XOD、5'NT、抗·OH和抗O2活性显著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同步化于G1期的细胞MDA含量、XOD、5'NT和抗O2-活性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H2O2作用同步化HepG2细胞后,代谢产生自由基的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以及抗氧化水平均表现出细胞周期特异性,这可能是过氧化氢对不同时相HepG2细胞损伤作用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荷瘤大鼠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时血液学氧化损伤以及复合抗氧化剂抗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摘除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的右后腿皮下,制成大鼠荷瘤模型,将荷瘤大鼠分成3组,分别为肿瘤组、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正常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 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ig,分次对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的荷瘤大鼠进行60Coγ射线局部照射4次,每次间隔1 wk,累计剂量为47 Gy,最后一次照射后7 d,活杀大鼠,取全血和血清测定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蛋白. 结果照射组的MDA含量显著高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47 μmol*g-1 vs 292, 305和196 μmol*g-1, P<0.05),复合抗氧化剂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 而照射组的抗氧化酶类如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非照射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5 μkat*g-1 vs 4.05, 4.82和4.70 μkat*g-1, P<0.05),CAT的活性在照射组显著低于肿瘤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362 K*g-1 vs 677和672 K*g-1, P<0.05). 结论 60Co γ射线局部照射可以产生自由基引发的全身氧化损伤,高效的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芦荟对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损伤体外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宏莉  秦绪军  海春旭  王海洋  贺晶 《营养学报》2004,26(2):124-126,135
目的: 探讨芦荟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通过大鼠微粒体的提取,制备了VC/Fe2+和过氧基异丙苯(CHP)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检测不同剂量芦荟轧汁干预对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影响,观察芦荟清除活性氧的抗氧化作用。结果: 在CHP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激发模型中,各芦荟干预组的MDA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在VC/Fe2+模型中,低剂量芦荟轧汁干预组与高剂量干预组MDA含量较阳性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并且高剂量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但中剂量芦荟轧汁组MDA含量反而较阳性对照组有一定的升高。结论: 芦荟轧汁在抗氧化方面存在着双向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着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是芦荟的医疗保健功效的机制之一;但特定的剂量又可激发活性氧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李扬  熊利泽  秦绪军  陈绍洋  王庆德 《医学争鸣》2003,24(16):1507-1509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 (SF)对开颅手术患者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 :4 0例ASAⅠ Ⅱ级幕上肿瘤行择期开颅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Ⅱ组于切开硬脑膜后 ,用 9g·L-1生理盐水将 5 0mL参附注射液稀释至 2 0 0mL ,于 2 0min内输完 ,分别于输注前 (beforeinfusion :BI)、输注后即刻 (afterinfusion :AI)及输注 6 0min后 (6 0minafterinfusion :AI6 0 )三个时间点 ,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 ,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并记录对应时点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 .Ⅰ组为对照组 ,在同一时间单纯输注 9g·L-1生理盐水 2 0 0mL ,在相同时间点抽取血样检测并记录HR及MAP .结果 :Ⅰ组输注前、输注后即刻及输注 6 0min后MDA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Ⅱ组输注前MDA含量明显低于输注 6 0min后 (P <0 .0 5 ) ,与输注后即刻比较无明显变化(P >0 .0 5 ) ;Ⅱ组输注前SOD活性明显低于输注 6 0min后 (P<0 .0 5 ) ,与输注后即刻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Ⅰ组SOD活性输注前、输注后即刻及输注后 6 0min后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组间比较 ,Ⅱ组MDA含量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5 ) ,SOD活性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5 ) .结论 :在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热、过咸饮食引起胃黏膜损伤以致造成胃黏膜萎缩的过程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动态变化。以及在该过程中采用抗氧化荆干预胃组织和血清中氧化损伤重要指标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55℃、1.5%NaCl 对实验大鼠连续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等量的25℃水灌胃。在灌胃期间每隔4周处死一批大鼠。将大鼠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同时摘取胃组织,制成组织匀浆,分别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和胃组织中NO和NOS。采用Lowry’s法测定组织匀浆中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实验动物血清中NO和NOS活性随着大鼠周龄的增加而升高,以热盐水组升高显著。胃黏膜组织中NO和NOS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12周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了下降的趋势。结论提示热盐水所致萎缩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NO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肝癌模型腹腔阿霉素化疗引起的外周血的变化以及复合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接种大鼠皮下。得到实体瘤,将实体瘤分割成小块植入大鼠肝脏,制成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将肝癌模型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组、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同时选取经手术但未接种肿瘤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抗氧化剂保护组每日给予复合抗氧化剂灌胃,单纯化疗组和抗氧化剂保护组大鼠每2天进行1次腹腔阿霉素化疗。剂量为2mg/kg体重,第8周末处死大鼠,取抗凝全血测定外周血各项指标。结果与阴性组和模型组相比较。单纯化疗组的白细胞数(WBC)、淋巴细胞百分比(LYM%)、淋巴细胞数(LYM)、红细胞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显著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MON%)、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单核细胞数(MON)、中性粒细胞数(GRA)、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活力(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活力(PDW)显著升高,而抗氧化剂保护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拮抗保护作用。结论大鼠肝癌腹腔阿霉素化疗可以造成外周血损伤,引起血象的明显改变。而复合抗氧化剂可以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维生素E和/或β-胡萝卜素对小鼠经^60Coγ射线辐射后的抗氧化损伤作用,为维生素应用于抗辐射损伤提供实验资料。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辐照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E组(VE组)、β-胡萝卜素组(β-car组)以及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组(VE+β-car组),共5组。实验小鼠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一次性给予4.5Gy的^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后各组灌胃给受试物,V_E的剂量为30mg/(kg·d)、β-胡萝卜素剂量为20mg/(kg·d),溶剂为经乙醇及高温处理过的市售菜籽油,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溶剂,连续灌胃3 d。其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并剖取肝脏。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荧光法测定血清和肝脏的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辐射组RBP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MDA水平显著升高、GS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给予VE和/或β-胡萝卜素使^60Coγ射线辐射引起的RBP下降得以回升,对血清和肝脏MDA的升高和GSH的下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VE单用组较VE与β-胡萝卜素联合组的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VE和β-胡萝卜素对^60Coγ射线辐射导致的脂质过氧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但两者合用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易于并发糖代谢紊乱或糖尿病,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并不能完全阻断糖尿病的发生,甚至会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通过介绍降压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阐述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风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支链氨基酸是人体营养必需氨基酸。它们不仅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而且作为调节糖脂代谢、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信号分子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除了合成代谢外,分解代谢在支链氨基酸代谢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等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然而其代谢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本文现将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及各器官的分解代谢特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小鼠部分肝切除术(PH)后的再生过程中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1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6个PH组,每组3只。假手术组小鼠只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并不切除肝脏;PH组小鼠进行70%肝切除术,并分别于术后第6小时以及第1、2、3、5、7天处死。另外采用丙酮酸乙酯(EP)作为HMGB1的特异性抑制剂进行干预实验,9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H组和EP干预组,每组3只,EP干预组小鼠在70%肝切除术后按40 mg/(kg·d)给予EP腹腔注射,术后第2天处死。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提取总蛋白及核浆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提取的不同蛋白样品中HMGB1、TLR4、RAGE、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小鼠于进行70% PH后的1周内,肝组织内胞核中HMGB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术后第2天上升至顶峰(P < 0.05),之后逐渐回落,细胞质中该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其一致。干预实验中,相比较假手术组,术后第2天PH组中TLR4、RAGE、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提高(P < 0.05)。EP干预后,虽然肝组织内胞核蛋白中的HMGB1以及总蛋白中TLR4与RAGE的表达水平与PH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但胞浆蛋白中的HMGB1和下游NF-κB p65、Cyclin D1、PCNA的蛋白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下降(P < 0.05)。结论: HMGB1在小鼠肝再生过程中对细胞的增殖发挥了调控作用,该蛋白可能作为调控肝再生的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