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各42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关指标,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开展一年随访,对两组术前、术后1、3、6、9、12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4/42)低于对照组21.42%(9/42)(P<0.05);观察者术后12月的ODI、VAS评分低于术后1、3、6、9月,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段下的ODI、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开放性手术相比,在LDH患者的手术中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增强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经该术式治疗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及疼痛缓解情况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经皮椎间孔镜术(PETD)后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采用PETD治疗的87例LDH的临床资料。术后硬膜外注射类固醇激素45例(硬膜外组),静脉滴注类固醇激素42例(静脉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分级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 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硬膜外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优于静脉(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硬膜外组优良率(91.11%)与静脉组(88.1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DH病人PETD后应用类固醇激素,可缓解疼痛;与静脉给药相比,硬膜外注射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3D数字化技术联合超声骨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ossification of ligament flavum, TOLF)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就诊于本院并接受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41例TOL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中行椎板切除时的操作方案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19例,采用3D数字化超声骨刀行椎板切除;对照组22例,采用磨钻行椎板切除。对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单节椎板切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术后1年的JOA评分和JOA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对照组为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将3D数字化超声骨刀技术应用于TOLF椎板切除减压,可取得良好效果,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实验组采取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和生活障碍评分显著降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生活障碍评分也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幅度小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是一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血红蛋白(haemoglobin, Hb)、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伴随疾病、手术原因、手术状态、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中事件、手术医师等等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本研究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28 d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MACE的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共22例患者在研究定义的时间内发生MACE,发生率1.46%。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和非MACE患者的BMI、Hb、高血压、中风、阻塞...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骨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因并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后形成静脉血栓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采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抗凝溶栓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静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及血液呈高凝状等3大原因。临床上诊断静脉血栓的方法有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且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手术方法及其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优7例,良19例,中5例,差4例,优良率为74.29%;观察组优10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7%。两组对比,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使用微创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在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时的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02-2011-02,应用椎弓根钉-椎板钩节段内固定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22例。保守治疗至少6个月无效,术前腰痛VAS评分8.1分,术中彻底清除峡部裂之间的纤维组织、瘢痕及增生组织,切除裂部骨端的硬化骨,至断面出现渗血为止,取自体髂骨条植骨,安放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恢复满意,无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腰痛VAS评分降到2.1分,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椎弓根钉-椎板钩系统及植骨修复重建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效果确实,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失恋了,曾经的他(她)送的东西该如何处置?有的人想要忘却,却又舍不得丢弃:有的人想要珍藏,却又担心无法遗忘。这些逝去恋情的“遗物”有时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日前,厦门出现了一家“失恋博物馆”,专门搜集这些让人纠结的爱情“遗物”。这为那些失恋男女处理爱情“遗物”提供了一个好出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术式治疗颈胸交界处椎体病变,观察其疗效并进行对比,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应用经胸骨柄前入路、后侧方关节突切除及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交界处椎体病变26例。结果经胸骨柄前入路的12例中出现喉返神经损伤2例,后侧方关节突切除入路的10例中出现急性脊髓损伤2例,经术后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恢复,前后联合入路治疗4例。所有患者术中无大血管、气管、食管、胸导管意外损伤,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3.6年,未出现内固定钢板螺钉断裂、退出等并发症,未出现术区椎管再狭窄、脊柱畸形等,植骨均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改善。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的病种,需要减压的范围或切除病变椎体的部位,脊柱重建所要达到的强度,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等几方面去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