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P130cas(Crk associated substrate)在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正常对照组在正常环境下饲养28天,低压低氧组在低压低氧舱(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饲养28天。右心导管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ELISA方法测定每组大鼠血清中P130cas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中P130cas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测定大鼠肺组织中P130cas蛋白表达量。结果低压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达到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低压低氧组P130cas在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P130cas可能参与了低压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肺双重血供的CT灌注技术及其应用于肺结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肺是双重血供脏器,其血供来自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实质及肺部病变(包括肺结核)的双重血供在活体中至今未被研究及报道。本文介绍一项基于320排CT的肺双重血供灌注测量技术,并对活动性肺结核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灌注技术:采用东芝公司320排CT进行肺部动态容积灌注扫描,以肺动脉干、降主动脉作为输入动脉;以左心房的峰值时间点为肺、体循环的分界线,采用双入口灌注(DICTp)模式进行灌注分析得到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及血流灌注指数[PI=PF/(PF+BF)];肺结核灌注研究:前瞻性纳入25例活动型肺结核患者行双入口灌注研究。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灌注测量,采用Bland-Altman统计分析法评判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两者之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比较结核病灶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强弱。结果灌注扫描过程顺利,DICTp分析模式能够处理肺部灌注数据并得到相应的灌注参数图;Bland-Altman分析提示此项灌注技术在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良好;平均两名观察者所产生的数据后,肺结核的灌注参数为:PF(46.41±19.84)ml·min-1·(100ml)-1;BF(20.91±11.98)ml·min-1·(100ml)-1;PI0.68±0.16。PF>BF(P<0.001)。结论我们首次报道了一项基于320排CT的肺双入口灌注技术,它能定量评价肺部病灶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研究肺部病灶血流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对肺结核的初步研究提示,结核性病变同时接受肺循环和体循环供血,其中肺循环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320排CT探讨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67例患者的320排CTA。记录两侧椎动脉的直径和基底动脉的直径和长度,在MPR图像上测量基底动脉偏离程度。结果左侧椎动脉直径(2.53±0.49)mm,右侧椎动脉直径(1.92±0.41)mm,二者直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5<0.05)。基底动脉直径(3.21±0.58)mm,基底动脉长度(24.7±3.8)mm。不同年龄组之间基底动脉有无偏离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以及酗酒与基底动脉偏离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高血压、吸烟及以前曾经吸烟与基底动脉偏离程度以及基底动脉分叉升高之间显著相关(P<0.05)。左椎动脉优势和右椎动脉优势与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73<0.05),左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右侧弯曲;右侧椎动脉优势者基底动脉通常向左侧弯曲。结论椎动脉优势造成了基底动脉向非优势方向弯曲以及分叉升高。高血压、吸烟和曾经吸烟等是发生这种弯曲以及分叉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2型:Ⅰ型(单侧单发类圆形)囊肿39例,Ⅱ型(双侧多发蔓藤状)囊肿28例。根据影像结果及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式:9例行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开窗去顶术,58例行保守治疗。结果手术治疗的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消失,治疗满意,随访6个月至4年,肾功能正常。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定期随访,囊肿未见增大且症状轻微或缺如,病变稳定。结论肾盂旁囊肿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低估,Ⅱ型囊肿更易被误诊误治,其与Fabry病的关系有待观察。本病的影像学分型形象好记,方便指导临床治疗。后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术安全、有效,是目前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胭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胭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薄层CT表现,根据痰涂片结果,将其分成涂阳(n=145)、涂阴(n=202)两组。分别评价其薄层CT表现,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样影、支气管异常以及病变数量和空洞腔的最大直径。结果:结节、肿块、微结节呈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和反晕征、磨玻璃样影、薄壁空洞、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不规则线状影、肺实质束带影、瘢痕周围肺气肿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微结节呈结节病星系征和结节病丛征,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以及不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的发病率在涂阳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2,x2=3.228,x2=6.041,x2=1.687;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涂阳性和涂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治疗复发性多软骨炎(RP)气管软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例经病理证实的RP累及气管、支气管致重度气管软化的患者行倒Y形气道内支架置入术,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左主支气管,1例支架置于气管全段及右主支气管,3例支架置于气管下段及左主支气管。结果对5例患者均顺利置入支架。支架置入后患者缺氧症状得到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置入倒Y形气道内支架是治疗RP气管软化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L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收集确诊社区获得性LP的住院患者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比较单纯军团菌感染组及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及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9例患者,共有34例(87.2%)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高血压(38.5%)、冠心病(33.3%)、2型糖尿病(25.6%)、恶性肿瘤(23.1%)、肾功能不全(35.9%)、脑血管病(20.5%)等.单纯军团菌感染18例(46.2%),合并其他细菌或真菌感染21例(53.8%).合并感染组的年龄及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情况显著高于单纯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4.9%)、咳嗽(92.3%)、呼吸困难(20.5%)、肌肉酸痛(2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占30.8%、低蛋白血症占76.9%、白细胞升高占43.6%、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占79.5%、CRP升高占92.3%、PCT升高占71.8%.合并感染组中,低蛋白血症、白细胞及PCT升高所占比例显著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例患者均表现为斑片影,其中多发斑片影33例(84.6%),单发斑片影6例(15.4%),合并胸腔积液10例(2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单纯军团菌肺炎患者均给予喹诺酮类抗菌素治疗2周并痊愈.21例合并感染组患者,给予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有4例(19.0%)死亡,17例(81.0%)痊愈.结论 社区获得性军团菌肺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对于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警惕军团菌肺炎合并其他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可能,早期诊断并尽早应用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使用320排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研究窦房结动脉的形态特征,并描述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144例患者[男1991例,女1153例,年龄(59±14)岁]的320排CTCA影像资料.由于图像质量不佳,51例患者被排除.根据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确定为右或左(R或L)窦房结动脉;根据其各自走行于右心耳内侧或右心房的后面确定为R1或R2亚型;根据其各自的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后侧或左心房的后面确定为L1、L2或L3.然后,每种类型根据走行末端终止于上腔静脉周围的关系再分为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和上腔静脉周围型.如果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中段,走行于左心耳内侧,另外增加一个亚型(R1M).S-型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旋支,向后走行于左心耳和左上肺静脉开口之间,然后向前终止于左心房的前壁.结果 3093例中共显示窦房结动脉3082例(96.4%),其中2943例(95.5%)为单支窦房结动脉,1669支(54.2%)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1274支(41.3%)起源于左侧冠状动脉旋支.139例(4.5%)为双支窦房结动脉,并且为左右各1支,分别起源于右侧冠状动脉和左侧冠状动脉旋支.本文最常见的亚型是R1型1753支(54.4%),其次是L1型805支(25.0%)和L2型551支(17.1%),少见的亚型包括P,2型45支(1.4%)、L3型57支(1.8%)和R1m型10支(0.3%).3221支窦房结动脉终止类型包括上腔静脉前、上腔静脉后、上腔静脉周围型分别有552支(17.1%)、1836支(57.0%)、833支(25.9%).不同窦房结动脉起源的终止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1.32,P=0.25).右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右侧冠状动脉开口间距离为(13.8 ±8.4)mm;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左侧冠状动脉回旋支开口间距离为(11.7±6.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4,P=0.476).右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6±0.29)mm,左窦房结动脉直径为(1.61±0.26)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4,P=0.557).S型窦房结动脉被发现31例(2%).结论 320排CTCA描述了窦房结动脉常见的分型,可以为外科和介入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显示窦房结动脉的变异相当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硬化斑块的特征与慢性肾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151例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CKD患者,男69例,女82例,年龄18~55岁。根据美国国立肾脏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的分期将CKD分为5期。比较不同分期CKD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有无斑块、斑块数、钙化斑块(CP)、单支病变、多支病变、非钙化斑块(NCP)、混合斑块(MP)和梗阻性狭窄]。结果 Pearson 回归分析显示无斑块与CKD分期呈负相关(r=-0.282,P=0.44<0.05);而存在斑块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282,P=0.44<0.05)。多支病变、斑块数以及CP百分率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916,0.839,0.819,P<0.001)。NCP 百分率与 CKD 分期无相关性(r=0.19,P=0.089>0.05)。MP 百分率与 CKD分期呈正相关(r=0.313,P<0.05)。梗阻性狭窄与CKD分期呈正相关(r=0.875,P<0.001)。结论 CKD分期与存在斑块、多支病变和斑块数、CP、MP以及梗阻性狭窄呈正相关。更晚的CKD分期预示着更广泛更严重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