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注射液1~2ml/(kg·d)及小剂量多巴胺5μg/(kg·min)治疗。结果:治疗组新生儿硬肿消退、心音及心率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及小剂量多巴胺可提高新生儿硬肿症伴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探讨客观反应小科室临床实习的方法.选择2002年至2006年临床医学本科儿科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出科考试改革探讨,随机分为抽签式考试组和传统式考试组,用病历书写为评判,得出在实习时间比较短的小科室中,多站式考试不能进行时可以开展抽签式考试.  相似文献   
3.
佝偻病大鼠模型建立及骨密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佝偻病的动物模型并实施干预治疗 ,观察骨密度的变化 ,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 .方法 :选用 2 1d龄SD幼鼠 4 2只 ,随机分为模型组 (30只 )和正常对照组 (12只 ) .模型组避光并喂食缺乏VitD饲料 6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幼鼠生长发育、毛发、食欲、X片及腰椎骨密度 (BMD)的变化 ;之后佝偻病组随机分三组给予不同的干预治疗 .结果 :佝偻病组大鼠骨骺端膨大 ,出现毛刷状、杯口状改变 .佝偻病大鼠身长、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佝偻病大鼠腰椎BMD较正常对照组低 (P <0 0 0 1) .佝偻病的干预治疗以一次性肌注相当于人用量的VitD15万U为最好 .结论 :在喂养缺VitD饲料及避光 6周后 ,SD幼鼠佝偻病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佝偻病大鼠有骨密度的明显降低 ,VitD是治疗佝偻病的主要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血清CK-M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1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73例;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145例)和20例对照组测定血清CK-MB。结果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CK-M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CK-MB高于轻度黄疸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存在CK-MB增高,且中重度黄疸患儿CK-MB升高明显,应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豚鼠胆红素脑神经损伤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大脑皮质及海马的表达特点.方法 取出生2~5 d豚鼠60只,随机分为3组,C组为对照组;T1组:腹腔注射晶体胆红素1 mg·kg-1;T2组:腹腔注射晶体胆红素2 mg·kg-1,分别在4 h、8 h处死.做脑组织切片,电镜、光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BDNF mRNA、TrKB在皮质及海马的表达变化.结果 胆红素脑神经损伤模型成功建立.1.C组BDNF mRNA和TrKB在皮质及海马也有少量的表达;2.随时间延长和损伤加重,T1组和T2组皮质及海马的BDNF mRNA和TrKB表达明显上升,4 h时T1组、T2组与C组比较,BDNF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T1组和T2组4 h和8 h比较,BDNF mRNA表达降低(P<0.05);3.TrKB在皮质和海马的表达也是随时间延长和损伤加重表达增加,4 h、8 h时T1组、T2组与C组比较,表达是增加的(P<0.05),T1组4 h、8 h与T2组8 h比较,TrKB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结论 胆红素脑神经损伤中,皮质和海马BDNF mRNA、TrKB升高可能减轻神经元损伤,在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神经元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神经元修复和再生,可能是胆红素脑神经元损伤时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解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小板的功能状态,本研究对9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小板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并与45例健康新生儿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过敏性紫癜(HSP)急性期脑电图异常的相关性,以寻求HSP急性期脑电图检查的时机。方法对97例HSP急性期患儿进行CRP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分为脑电图异常组和脑电图正常组,比较两组CRP水平。结果脑电图异常组CRP水平高于脑电图正常组(P〈0.05)。结论 CRP增高与HSP急性期脑电图异常可能有相关性,对于CRP增高的HSP急性期患儿应该常规做脑电图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脑损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的治疗手段也不断增多。其中,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由于其不但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而且手术创伤小,安全性好,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成为了治疗难治性ITP安全可靠的方法[1]。但儿童患者采用该方法的报道尚少,关于脾动脉栓塞术并发症的报道中,昏迷的报道也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ITP用PSE治疗后昏迷、抽搐、呕血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充分认识伴血小板减少的伤寒、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以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伴血小板减少的伤寒、副伤寒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占同期伤寒、副伤寒病例总数的20.51%(16/78)。16例均有发热,伴乏力及食欲缺乏13例,腹痛6例,头痛5例,咳嗽4例;肝大及肝功能异常9例,出血倾向及相对缓脉各3例,双下肢皮肤出血点、肝脾大及腹水1例。血小板计数30×109/L、60×109/L、74×109/L及83×109/L各1例,余12例为(88~92)×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有9例,10×106/L 7例。初诊误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可能1例。确诊后均予抗感染、补液及对症等处理,除1例因疗效不佳放弃治疗外,余15例预后良好。结论伤寒、副伤寒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轻度血小板减少或轻度出血倾向,随原发病治疗可好转,嗜酸粒细胞明显下降或消失是伤寒、副伤寒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于2008年在儿科见习中应用了循证医学的理念。把05级临床医学二系儿科见习的两个大班随机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用问卷调查表,理论考试及病历书写评价其效果。结果: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学习方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