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是春节前的一个节令。人们总爱在这一天煮上一锅美味可口的腊八粥。这一食俗在我国流传已久,在南北方都极为盛行。  相似文献   
3.
端午说粽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粽子清香. 粽子,古称“角黍”,因其有尖角和将黍米包裹而得名。在唐代,粽子是宫廷节日的佳品。至于粽子之馅,始于宋代,据宋人吴氏《中馈录》称:“用糯米洗净,内夹枣、栗、柿干、赤豆,以艾叶或箬叶裹之。”宋时,还有一种“艾香粽子”,是以艾叶浸米裹之,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诗人陆游曾作诗赞日:“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将簪艾一枝。”  相似文献   
4.
枕头趣谈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06,27(8):710-713
枕头,是人们休息、睡眠的必需品。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因此,枕头与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主要是由于人类具有高度复杂的器官——大脑。古代医术把头部的枕骨称之为“玉枕骨”。中医把人的头部誉为“精明之府”、“元神之府”、“诸阳之会”。因此,保护好大脑在人体的养生保健中是至关重要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为了健康,各种枕头应运而生。在宋时,有一种“瓷枕”,枕芯是空的,这种枕有一个注水口,冬天睡觉可向枕中灌入热水:夏天睡觉可向枕内注入凉水,俗称为“冷暖枕”。我国古人对枕头…  相似文献   
5.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17,(5):472-474
齐云山,古称白岳,云岳,矗立于安徽休宁县和黟县之间,距黄山南麓仅7公里,山石却是与黄山绝然不同的水成岩构成,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分布在绝壁幽壑之中,素有“白岳雄胜甲江南”之誉.齐云山它向以幽、丽、奇、险而著称,历来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皖南三大名山.  相似文献   
6.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06,27(2):168-171
风筝史话风筝是源于我国,风靡全球的民间玩具。相传,风筝是春秋时代鲁班发明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一天,鲁班看到鹞鹰在空中飞翔盘旋内心受到启发,于是就“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可他没有为其取名,直到五代李邺制成带竹哨的纸鸢,以线牵引放上天空时,风动哨鸣,宛如古筝,才取名为“风筝”。后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风筝很快传入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和欧美各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就说中国风筝是“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风筝曾是战争的武器。历史上就有不少关于风…  相似文献   
7.
石柱国 《养生月刊》2014,(10):902-905
花生,又名落花生、唐人豆、地果、地豆、番豆等,原产于秘鲁、巴西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它引入我国,当时称为“番豆”,后在我国广泛种植。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川、浙江、安徽等省均是盛产花生之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赛龙舟每逢端午节之际,我国各地都有竞赛龙舟的习俗。龙舟竞渡,既带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技性、又带有强烈的健身性,对于促进指、腕、肘、肩等关节的灵活、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发达上臂肌肉及胸大肌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吃粽子 端午节人们都喜欢吃的粽子通常都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粽子有南北之别,馅心有荤素之分。北方粽子一般都加入枣子或豆沙,制成甜味;而在南  相似文献   
9.
春夏之交,雨洒竹林,笋儿破土而出,为大地增添一派生机。竹笋,是竹的芽胞,古人又称之为“竹萌”、“竹胎”、“竹肉”,为日常生活中常食的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