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阳市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麻疹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广泛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已基本控制了麻疹的流行.近年来,辽宁省麻疹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发生流行,其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均表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对2005~2006冬春季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诊治的61例麻疹患者进行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早期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给予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DAAs抗病毒治疗。方案1:sofosbuvir+ribavirin(RBV);方案2:sofosbuvir+ledipasvir+RBV;方案3:sofosbuvir+daclatasvir+RBV,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不同治疗时间点的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指标变化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先期分析24例患者12周的数据。结果完成12周治疗的24例患者中,方案1组12例,方案2组和方案3组均为6例。24例应用DAAs治疗1、2、4和12周HCV转阴率分别是25.00%(6/24)、45.83%(11/24)、66.67%(16/24)和70.83%(17/24),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CV转阴率逐渐上升。方案1组中,初治和经治患者治疗12周时HCV转阴例数分别为4例和1例;方案2和3组中,初治和经治患者治疗12周时HCV转阴例数均为3例。截至2016年1月,有3例随访至停药12周,1例在方案1组,该患者停药12周后复发,HCV RNA为1.8×106 IU/ml;2例在方案2组,达到治疗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HCV RNA未检测到。DAAs治疗2周后ALT降到正常值范围,12周时仍在正常值范围。治疗1周时CK和CK-MB稍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后降到正常值范围,12周时仍在正常值范围。在DAAs治疗过程中,BUN和CRE无显著性升高,无须调整DAA剂量。DAAs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58.83%)。结论基因1b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DAAs抗病毒治疗早期疗效好,安全性高。对于经治患者应用sofosbuvir联合ledipasvir或daclatasvir。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干扰素α 2b(interferonα 2b ,IFNα 2b)与病毒唑 (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与IFN抗体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 2 0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病毒唑l0 5 0mg每天 1次口服 ,连用 2 4周 ;对照组 32例采用IFNα 2b 3MU每周 3次皮下注射 ,连用 2 4周。停药后观察 2 4周比较疗效并检测干扰素抗体。结果 观察组完全应答率为 5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8 7%;复发率为 2 5 %,低于对照组 5 6 3%。无反应率均为 2 5 %。且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结论 干扰素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干扰素治疗组 ,复发与干扰素抗体尤其是中和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的持续发展, 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性复制密切相关. 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所以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 抑制病毒复制, 降低病毒载量, 是阻断患者病情发展,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取得的共识和进展, 对抗病毒治疗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并分析目前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移植的血管和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做血管供者,日本大白兔做血管受者,进行颈动脉血管移植。通过新鲜植入、抗生素处理及液氮冷冻等方法对移植的血管进行处理,HE染色观察移植血管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和受者心肌组织TNF表达的变化。结果TNF表达率在液氮冷冻组低于新鲜移植组和抗生素处理组,与自体原位移植组相似。新鲜移植组TNF表达率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管移植后,受者心肌组织的TNF的表达与移植血管的相似:新鲜移植组和抗生素处理组的TNF表达率较高,液氮冷冻组的TNF表达率较低(P<0.05)。结论同种异体血管移植能激发移植血管和心肌组织产生TNF,液氮冷冻处理可降低移植血管和受者心肌组织的TNF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抗体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法(EIA)检测41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干扰素总抗体,同时应用抗病毒中和生物鉴定法(ANB)检测干扰素中和抗体及其滴度。结果:应答伴反跳组干扰素中和抗体及总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完全应答组(P<0.05),而安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扰素中和抗体滴度与患者血清ALT水平间存在相关关系,且NA滴度<1:800患者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NA滴度≥1:800的患者(P<0.05)。结论:干扰素抗体的产生可能是影响干扰素临床疗效的因素之一,以中和抗体对疗效的影响为主,中和抗体滴度,干扰素的疗效差。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可能是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出现反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和判定预后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记录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临床表现,对每位患者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Child Pugh分级,并进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及肿瘤细胞检测。结果110例患者中65例合并SBP,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腹胀、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腹水WBC>0.5×109/L占45.3%,PMN>0.5占60.9%。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10.8%,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主要死亡原因为原发病的并发症。Child Pugh分级C级、病毒重叠感染、低血钠水平等与高死亡率有关。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腹水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并发SBP患者的预后与原有肝病程度、病毒重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不同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6974例在我院住院的病人分为14岁以下、15岁以上和孕妇3组,用ELISA法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比较各组间HBV的感染情况。结果:14岁以下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15岁以上组(P〈0.05),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阳性率高于15岁以上组,孕妇HBV感染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沈阳地区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有关。  相似文献   
9.
张翀  白菡 《肝博士》2014,(1):20-21
正谈到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大家都知道是威胁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乙肝病毒感染者来说更是毛骨悚然。因为在世界范围内HCC已是位居第三的肿瘤相关性致死性原因。目前HCC年发生人数已超过62.6万,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长,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其发病率和肿瘤相关死亡率均在我国位居第二。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高,因此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约占70%左右,对乙肝病毒感染者而言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尽管手术切除HCC一直被认为是可能治愈的唯一方法,但70%~80%的患者在确诊HCC时多已为中晚期,或因肝硬化程度重、或肿瘤位置临近大血管、侵犯血管或存在肝外转移等因素,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体外培养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高病毒载量的HBV阳性血清感染BeWo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感染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内以及上清液中HBV DNA量;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感染后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量;应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0 h HBV DNA量最高;传代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在1~3代为阳性,但量逐渐降低,4代后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eAg量均为阴性;1~3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感染BeWo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表达;BeWo细胞可用于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