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1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86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439篇
预防医学   28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5篇
  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通过观察PAMD对胰腺癌BxPC-3细胞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Ptch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讨论PAMD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方法: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终浓度的PAMD培养液进行干预,对照组用正常培养液培养,进行以下实验:(1)利用台盼蓝染色测定各组中BxPC-3细胞生长周期;(2)运用MTT法检测各组BxPC-3细胞增殖情况;(3)利用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BxPC-3细胞中Shh、Ptch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生长缓慢;(2)PAMD高、低剂量组及5-FU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2.35%、44.62%、56.07%;(3)与对照组相比,Shh、Ptch1 mRNA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AMD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对Hedgehog信号通路关键位点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断,PAMD对胰腺癌的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Hedgehog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神经管缺损高发区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分析山西省神经管缺损 (NTDs) 高发的危险因素, 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 2001年 3月~2002年 1月间在山西省 27个NTDs高发县中分娩NTDs儿的 152例产妇作为病例组, 选择同期分娩正常儿的 152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NTDs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对 7类 32项因素逐一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 (α=0 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并对引入方程的可分级因素用趋势χ2 检验进行线形回归分析。结果: 将单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 在α=0. 05水平上有意义的保护因素有文化程度高、经常摄入新鲜蔬菜、水果。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直系亲属分娩出生缺陷儿、孕次、产次、发热、出疹性疾病、妊娠巨吐、先兆流产、贫血、农药、化肥、噪声、磺胺类药物、抗生素、避孕药、止吐药、发芽土豆、丈夫吸烟, P<0 .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引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 在α=0. 05水平引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发热、出疹性疾病、农药、经常摄入新鲜蔬菜和丈夫吸烟, OR分别为 7 .251、7 .840、5 .952、0 .370、2 .209。可分级因素经常摄入新鲜蔬菜和丈夫吸烟, 经趋势χ2 检验, P<0 .05, 说明上述因素与NTDs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结论: 山西省NTDs的危险因素为发热、出疹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三国初期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于公元208年被曹操所杀害。当时,战火连年,瘟疫流行,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佗见状,决然拒官辞职,选择以医济世的道路。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精通内、外、妇科与儿科等多种医术,尤其擅长于麻醉,在医疗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32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后颅窝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脊髓空洞穿刺、松解四脑室正中孔蛛网膜粘连为主,达到解除后脑受压,解除粘连,恢复枕大孔区CSF循环通畅的目的。结果:随访24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好转2例,术前有头痛、颈痈或肩臂病症状者均有显著减轻,3例自觉症状无变化,复查MRI显示21例空洞明显缩小。结论:后颅窝减压、松解四脑室正中孔蛛网膜粘连,恢复枕大孔区CSF循环通畅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异位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成型术及术中通液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白云 《中国医刊》2004,39(11):41-43
目的对异位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成型术及术中通液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有生育要求的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37例进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成型及术中通液,并对其术后妊娠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患侧输卵管术后复通率62.2%,宫内妊娠率为45.9%,对侧输卵管通畅率64.9%,宫内妊娠率58.3%,两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宫内妊娠率为73.3%,单侧通畅患者宫内妊娠率为35.3%.双侧均通畅患者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单侧通畅的患者(P<0.05).患侧通畅而对侧不通患者与患侧不通而对侧通畅患者的宫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异位妊娠腹腔镜下输卵管成型术及术中通液能了解并改善输卵管的功能状态,提高术后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抚触是一种婴儿进行按摩抚慰而产生对皮肤感官的良性刺激来促进婴儿发育的医疗技术。国外研究表明,对早产儿连续进行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加,提高应激能力。因此,我们于2001年开展对早产儿每日进行抚触,观察其生长发育及硬肿消退情况,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也许你已经习惯了前人教授的做爱准则,可发现那并不完全准确,起码在你身上并不是那么灵验。  相似文献   
8.
不动杆菌属为条件致病菌 ,是引起院内感染的常见细菌之一。由于不动杆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对菌株药物敏感性的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 ,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从住院病人分离的 32 6株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  32 6株不动杆菌于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1月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病人分离。1 2 方法 痰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 ,尿、分泌物、引流液、脑脊液 (离心后 )接种血平板 ;血液按 1∶10注入阿克苏公司系统抗生素中和增菌瓶内 ,置自动快速血液培养…  相似文献   
9.
骨髓造血干细胞横向分化肝干细胞的可塑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细胞作为细胞生物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但其研究并没有失去新颖和创新的光环.20世纪90年代末,干细胞自我更新、组织重建的传统概念受到了严重挑战,传统认为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细胞或组织.但新的研究表明成体细胞(ma-ture cells)具有强大的分化可塑性,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或组织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小鼠NIH3T3细胞转染表达人天然GPI锚固型CD5 5和重组跨膜型CD5 5 TM分子 ,观察比较它们对人补体溶破异源细胞的抑制功能。方法 :将带有CD5 5cDNA、CD5 5 TMcDNA的重组逆病毒表达质粒CD5 5 pLXSN、CD5 5TM pLXSN经脂质体法转染PA317细胞 ,用病毒上清感染小鼠成纤维母细胞NIH3T3。经G418加压筛选 ,利用FACS检测获得表达CD5 5和CD5 5 TM分子的阳性细胞克隆 ,通过MTT比色法比较两种分子对人血清补体溶破细胞的抑制功能有无差别。结果 :细胞转染筛选获得多个表达跨膜型人CD5 5分子的NIH3T3细胞克隆 ,补体杀伤试验证实其具有抑制人补体溶破的功能 ,且两种分子的补体抑制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天然CD5 5、跨膜型CD5 5分子的小鼠NIH3T3细胞 ,证实其表达的GPI型CD5 5分子和CD5 5TM分子均具有抑制人补体溶破细胞的功能 ,为进一步探讨应用跨膜型的CD5 5分子对PNH进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