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odd瘫痪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4h”于2009-8-17上午1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4h前被家属发现神志不清,双眼球上窜,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舌咬伤,口唇发绀,小便失禁。症状持续约30S后自行缓解。未予特殊处置,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次,家属急送我院就诊。急查颅脑CT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基底节区多发低密度灶,结合临床考虑CO中毒性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30 mL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影响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莒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大量脑出血致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以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抽吸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术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低(P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大量脑出血神经功能缺损实施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后,疗效良好,可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轻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故而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Monteggia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如果延误治疗或处理不良,使之成为陈旧性损伤,不仅治疗困难,而且预后差,易导致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1].作者通过回顾我院自2000年~2004年收治Monteggia骨折36例,探讨Monteggia骨折的发病机制及Monteggia骨折通过早期明确诊断,给予早期手法整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能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Todd瘫痪1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农民。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4h”于2009-8-17上午1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4h前被家属发现神志不清,双眼球上窜,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舌咬伤,口唇发绀,小便失禁。症状持续约30S后自行缓解。未予特殊处置,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2次,家属急送我院就诊。急查颅脑CT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及双侧基底节区多发低密度灶,结合临床考虑CO中毒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去骨瓣减压术是用于治疗急性幕上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防治恶性颅内高压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后期在颅骨修补时,由于皮瓣和脑表面往往粘连十分紧密,造成皮瓣剥离困难,并容易造成脑皮层损伤等一系列问题.而我科在去骨瓣减压手术时采用皮瓣下放置乳胶垫片方法,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平均手术时间为(51.5±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40.5±40)mL;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0/30),平均手术时间为(100.5±1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20.5±80)mL。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总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8.
【摘要】目的探讨ABCD3-I评分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兀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根据ABCD2、ABCD3、ABCD3-I评分标准,对106例TIA患者进行评定,观察7,90d内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按照脑梗死风险程度分级,ABCD3.I评分0—3分为低危组(36例),4—7分为中危组(36例),8~13分为高危组(34例)。结果高危组7,90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7d内:23.5%(8/34)比2.8%(1/36)和5.6%(2/36),90d内:38.2%(13/34)比2.8%(1/36)和11.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D3.I评分中症状持续时间≥10min、伴有糖尿病、双重TIA发作、同侧颈动脉狭窄≥50%、弥散加权成像出现高信号是TIA患者7,90d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ABCD3-I评分预测7,90d内TIA患者脑梗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大于ABCD2和ABCD3评分(0.914比0.614和0.877,0.869比0.633和0.773)。结论ABCD3.I评分可更好地预测TIA患者早期脑梗死风险,帮助临床鉴别不同危险级别患者,以便采取最佳的措施分层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重症肌无力误诊为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4岁.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0 d入院.患者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头痛、头晕,无复视,无言语不清及肢体活动异常.既往高血压病史10 a,未规律服药,血压控制欠佳.有吸烟史40 a,每天吸烟30支;饮酒史40 a,每天白酒300~500 ml.无特殊家族史.查体:T 36.5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80/100 mm Hg,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眼球运动自如,伸舌居中,张口下颌无偏斜,咽反射消失,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颅脑MRI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BCD3-Ⅰ评分系统评价阿司匹林单药及其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别接受阿司匹林单药(单抗组)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双抗组)治疗,并根据ABCD3-Ⅰ评分系统进一步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评价各亚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周时,低危组无一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其他各组分别为:中危单抗组9/20例、中危双抗组2/19例,高危单抗组10/19例、高危双抗组3/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19)。单抗组和双抗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反酸等消化道症状为主(χ2=0.000,P=1.000),无明显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结论 ABCD3-Ⅰ评分系统可以作为评价抗血小板药物安全性的指标。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能较阿司匹林单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