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llergen-specific immunotherapy, AIT)是目前唯一针对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变应性疾病的对因治疗方法, 与药物相比, AIT不仅可以减轻变应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而且在AIT疗程结束后, 其疗效可长期维持, 甚至可以阻止过敏进程, 因而可作为变应性疾病的一种预防策略。本文对AIT在变应性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全球范围内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RSV感染初期通常是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但若不及时控制感染,疾病将迅速进展为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同时还可能会引发后续的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特别是在早产儿和患有其他慢性病的儿童中,RSV感染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会更高。因此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控制RSV感染的关键。目前为止,全球尚无专门针对RSV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支持疗法为主。近年国内外研究人员针对RSV新型预防治疗药物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只有帕利珠单抗(Palivizumab)被批准在美国高危婴幼儿群体中预防使用,单克隆抗体、融合抑制剂、免疫球蛋白、核蛋白抑制剂、病毒聚合酶抑制剂、小分子抑制剂等仍处于开发及临床实验阶段。本篇综述重点讨论了国内外RSV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咯血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分析咯血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2014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21例咯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肺炎后出现咯血患儿50例,作为肺炎咯血组;同时按1∶4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同年龄段的肺炎无咯血患儿200例作为肺炎无咯血组,分析肺炎出现咯血的危险因素,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观察肺炎咯血患儿的预后情况。结果 250例肺炎患儿中合并支原体感染80例,占比最高,达32.0%(80/25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热程、低氧血症、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血管疾病是肺炎患儿咯血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氧血症、支原体感染与合并心肺血管疾病是儿童肺炎后咯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低氧血症(P<0.05,OR=14.068,95%CI为2.193~90.244);支原体感染(P<0.05,OR=2.563,95%CI为1.045~6.288);合并心肺血管疾病(P<0.05,OR=50.971,95%CI为10.4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国内四家医院哮喘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儿童180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依据DAS 3.0软件产生的各中心随机编号分为3组, A组60例(ICS+槐杞黄)、 B组60例(ICS)、 C组60例(按需ICS)。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pred)、 呼气峰流速占预测值百分比(PEF%pred)、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调查, 并分析比较。结果 180例患儿退出21例, 实际收集有效病例159例,其中A组60例, B组58例, C组41例。A组、 B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 C组治疗后FEV1%pred、 PEF%pred、 Fe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 组FEV1%pred、 PEF%pred上升及FeNO值降低更明显, 与B、 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EV1%pred、 PEF%pred 上升及FeNO值降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持续哮喘患儿需要长期规范化ICS治疗, 槐杞黄颗粒联合ICS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哮喘儿童肺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儿童哮喘缓解期合并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哮喘缓解期患儿107例,分无感染、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三组。对照组28例。观察FVC、VC、FEV1、PEF、V50、V25 6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三组6项指标均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感组、支感组FVC、VC、FEV1核无感组降低,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儿童哮喘缓解合并结核感染、支原体感染者以中重度较多,并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6.
<正>缺碘性甲状腺肿(iodine-deficiency goiter)是由于机体内部和外环境碘水平过低,引起甲状腺上皮细胞非炎症非肿瘤增生肿大的一种临床疾病,碘缺乏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内分泌常见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等常伴有甲状腺肿大。现代医学治疗甲状腺肿大的疗效不理想,常伴有诸多不良反应,且复发率较高。活血消瘿片是陈如泉教授临床治疗甲状腺肿的经方验方,有临床观察显示[1-2],活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重症腺病毒肺炎(severe adenovirus pneumonia,SA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并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125例SAP患儿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根据是否发展为BO将患儿分为BO组和非BO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4月龄80例(64%);热峰≥39℃者115例(94.3%),热程≥10 d者89例(72.9%);气喘82例(65.6%);单纯腺病毒感染35例(28%),72%的患儿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MP)40.8%,细菌35.2%];并发呼吸衰竭32例(25.6%),肺外并发症以循环系统(36%)和消化系统并发症(22.4%)多见。实访122例SAP患儿,53例(43.4%)最终发展为B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和合并MP感染是SAP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 SAP主要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为高热且持续时间长,多数患儿存在喘息,混合感染率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衰竭、 心功能不全、 肝功能损害和中毒性脑病。呼吸衰竭和合并MP感染是SAP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罕见的、以支气管内形成黏稠分支样铸型为特征的疾病,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会引起呼吸窘迫、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早期识别意义重大。现对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科、急诊科和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mass spectrometer,GC-MS/MS)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痰热阻肺证、非痰热阻肺证尿液代谢物,进行中医证候学标记物研究。方法收集44例哮喘发作期痰热阻肺证、非痰热阻肺证患儿及29名健康小儿的尿液进行GC-MS/MS检测分析,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判别分析图谱,变量重要性投影值(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筛选,确定组间差异性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分析确定异常代谢通路。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哮喘发作期患儿尿中肌醇、尿酸、硬脂酸等14种物质含量下降,氨基丙二酸含量升高(均P0.05),主要涉及赖氨酸降解、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与哮喘发作期非痰热阻肺组患儿比较,痰热阻肺组患儿尿中草酸、L-苏氨酸、嘧啶等9种物质的含量下降(P0.05),主要涉及戊糖磷酸途径,肌醇磷酸代谢等4条代谢通路。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与健康小儿尿液代谢物具有差异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不同证型间存在代谢标记物与代谢通路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贾田芊  田曼  翟思成  任丽  孙静 《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2):1625-1629
目的:采用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烟花苷的浓度变化,并计算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通过灌胃和尾静脉注射2种给药方式给予大鼠烟花苷,DAS软件计算烟花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经灌胃与尾静脉注射2种方式分别给予烟花苷50、5 mg·kg~(-1)后,测得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灌胃给药组中烟花苷的C_(max)为(309.47±58.38) ng·mL~(-1),t_(1/2)为(19.78±11.01) h,AUC_(0~24 h)为(4 214.58±198.24) ng·h~(-1)·mL~(-1);静脉注射给药组中烟花苷的C_(max)为(63 227.46±6 993.18) ng·mL~(-1),t_(1/2)为(5.17±3.31) h,AUC_(0~24 h)为(24 601.86±3 833.42) ng·h~(-1)·mL~(-1)。烟花苷的口服生物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导原则计算归一化后的基质效应用度为1.7%。结论:烟花苷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