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讨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在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10月期间102例临床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全部应用频谱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扫查,观察二维超声上胸膜增厚的形态,评价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及常规CT平扫对于胸膜钙化灶的检出有无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0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69例普通二维超声显示胸膜增厚,46例伴有钙化,并出现闪烁伪像,28例二维超声显示胸腔积液内有中等回声或中等偏强回声,但仍出现闪烁伪像;其余5例二维超声显示胸腔积液无闪烁伪像。二维超声共检出胸膜钙化20例(19.6%),CT共检出钙化30例(29.4%),二维超声联合多普勒闪烁伪像共检出钙化48例(47.1%)。对于钙化灶的检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显著优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优于二维超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闪烁伪像可以更好地显示胸膜病变的内部特征,并可显著提高胸膜钙化的检出,对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CT重建技术在咽喉部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患者(其中正常组5例及病变组45例)行16层CT薄层容积扫描,应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后处理,正常组重点观察正常的解剖结构,病变组重点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受侵犯的情况,并与手术病理或纤维喉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所有病例结合各种重建方法均做出正确诊断。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三维透明化法重建以及仿真内镜技术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气道狭窄的范围与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及纤维喉镜显示的结果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节省检查时间。采用薄层重建使三维重建图像分辨率提高。各种重建方法是常规轴位扫描的很好补充。仿真内镜技术可克服纤维喉镜的一些局限性,是纤维喉镜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19岁,因"腰腿疼痛伴盗汗、乏力2月余"入院,临床诊断为L2、3腰椎结核.超声: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正常,右心房轻度增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6.4 mm);主动脉走行、位置正常,腹主动脉右侧未见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下方汇合后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上行(图1A),穿过膈肌回流至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图1B);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血流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另一部分于主动脉弓水平汇入左上腔静脉(图1C);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完整.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2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 7℃,午后发热为主,胸部CT诊断为肺结核.输液治疗1月后体温基本降至正常,随后出现左侧骶髂关节周围阵发性疼痛,外院MRI考虑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10d前逐渐出现左下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而就诊.入院后本院超声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分支部左髂总动脉后外方测及巨大囊性无回声区(图1),大小约10.0 cm×7.8 cm×4.7 cm,与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示囊内搏动性涡流血流信号填充(图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4例入院的病人行常规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二维模式下重复测量三次颈动脉IMT厚度并取平均值后观察与高血压有无直接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显著大于血压正常者,IMT增厚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IMT无增厚组,IMT增厚与高血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临床检测及预防高血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变和应变率对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变和应变率在发现早期糖尿病性心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Vivid5超声诊断仪及应变和应变率分析软件,检测137例受试者的心肌左心室6个室壁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其中单纯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23例,单纯左心室肥厚组42例,正常对照组36例。结果患者组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最大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绝对值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最大收缩期应变和应变率在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亦低于单纯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应变和应变率可以早期发现无明显心脏病表现的糖尿病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6岁。因反复心悸,心前区不适来诊。14年前(2周岁时)曾因反复肺炎、心衰来诊,当时超声检查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心内膜增厚,约0.41cm,回声明显增强,以下壁、后壁心内膜增厚较为明显。左心室各节段室壁运动呈均匀性减低,CDFI示二尖瓣轻度反流。临床确诊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经4年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超声检查除心内膜略厚、回声略增强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CE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病变的患者行3D CEMRA检查,部分病例同时行TOF MRA成像、PC MRA成像和DSA检查。将颈部动脉分段后分别统计上述方法所发现的病变数目并进行χ2检验。将所有行3D CEMRA的患者按照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分为三组,将各组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对3D CEMRA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130例受检者中,18例未发现异常,占13.8%,112例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占86.2%。病变血管288段,其中粥样斑块形成者98段(占34.0%);动脉狭窄者75段(占26.0%);动脉闭塞者20段(占6.9%);动脉发育纤细者44段(占15.3%);动脉迂曲者46段(占16.0%);动脉发育变异者4段(占1.4%);动脉瘤1例(占0.3%)。93例3D CEMRA与TOF MRA比较,除颈外动脉以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81例3D CEMRA与PC比较,各段动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8例3D CEMRA与DSA比较对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对比剂注射速度所得的图像进行对比,1ml/s组与2ml/s组之间及1ml/s组与3ml/s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ml/s组和3ml/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 CEMRA诊断颈部动脉病变较TOF MRA及PC MRA准确,基本能代替DSA。不同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对CEMRA的成像效果有影像,要获得良好的CEMRA图像,必须选择合适的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显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02年9月期间,超声诊断为颈部淋巴结结核55例,最后确诊4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6例为颈部急性淋巴结炎,2例为淋巴瘤,1例为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为颈部脂肪瘤。使用Medison-60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0~7.5MHz。采用直接扫查法。结果:45例临床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超声检查肿大淋巴结数目大于两个,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之间有粘连、融合现象。根据声像图的不同表现分为三型:干酪脓肿型,增殖结节型,混合型。结论:超声声像图中的三型表现基本与病理分型中的化脓性结核、增殖型结核、混合型结核相符。急性淋巴结炎,肿大淋巴结数目为1~2个,位于颌下淋巴结群,无粘连、融合现象。颈部淋巴瘤的超声表现似增殖结节型结核,可有粘连,应结合病史,必要时取病理活检。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淋巴结内回声不均,有部分液化,但无钙化,淋巴结形态呈圆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后左房重构发生的时间和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初发急性心梗入院患者分4个时期进行超声检查和随访,测量其左房面积指数、左房长径、左房横径、左室容积指数等超声指标。结果急性心梗后,左房面积指数和2个径线,从发病后第1天到病后6个月都有持续的变化,而以病后1周内变化幅度最大;左房面积指数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密切相关。结论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和左房重构几乎同时发生,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