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33篇
  免费   3278篇
  国内免费   2392篇
耳鼻咽喉   554篇
儿科学   598篇
妇产科学   511篇
基础医学   2661篇
口腔科学   827篇
临床医学   9848篇
内科学   5316篇
皮肤病学   752篇
神经病学   1383篇
特种医学   270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9篇
外科学   5508篇
综合类   19644篇
预防医学   9401篇
眼科学   947篇
药学   8064篇
  82篇
中国医学   7708篇
肿瘤学   1940篇
  2024年   284篇
  2023年   1196篇
  2022年   1142篇
  2021年   961篇
  2020年   1137篇
  2019年   1249篇
  2018年   1369篇
  2017年   905篇
  2016年   1216篇
  2015年   1393篇
  2014年   3229篇
  2013年   3026篇
  2012年   3407篇
  2011年   3617篇
  2010年   3761篇
  2009年   3639篇
  2008年   3716篇
  2007年   3639篇
  2006年   3402篇
  2005年   3445篇
  2004年   3403篇
  2003年   2836篇
  2002年   2411篇
  2001年   2384篇
  2000年   2315篇
  1999年   2081篇
  1998年   1803篇
  1997年   1773篇
  1996年   1633篇
  1995年   1599篇
  1994年   1509篇
  1993年   1158篇
  1992年   1079篇
  1991年   983篇
  1990年   791篇
  1989年   757篇
  1988年   629篇
  1987年   561篇
  1986年   448篇
  1985年   440篇
  1984年   387篇
  1983年   334篇
  1982年   273篇
  1981年   276篇
  1980年   207篇
  1979年   147篇
  1978年   109篇
  1977年   68篇
  1965年   55篇
  1959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出血对酵母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和炎症的影响。方法:将胶原酶Ⅳ注入SD大鼠右侧 纹状体中建立脑出血模型,通过免疫印迹和ELISA 等方法测定大鼠脑出血后48 h 的Sirt2 的表达及炎症变化。利 用Hemin 诱导PC12 细胞损伤模拟体外脑出血模型,并检测Sirt2 及炎症变化;采用短发夹RNA(shRNA)-Sirt2 沉 默Sirt2 在PC12 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炎症的影响。结果:手术后48 h 脑出血行为学评分最低。脑出血组Sirt2 的表达 显著高于假手术组。脑出血组IL-6、IL-1β 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出血可以促进Sirt2 的表达和炎症反应,降低 Sirt2 的表达可减缓炎症反应。 关键词 脑出血;沉默信息调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与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特点以及皮损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al stromal,t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三伏天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且诱发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20例,取皮分为急性接触性皮炎组(简称急性组)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组(简称慢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损特点及皮损组织中TSLP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急性组有大量的TSLP分布,弥漫性分布在表皮层(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以及真皮层血管周围;慢性组TSLP数量较急性组少,集中分布在表皮层的角质层、棘层以及真皮层血管周围。结论 TSLP在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与慢性接触性皮炎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数量差异性,而分布部位差异性不明显。推测皮炎性质(急性或慢性)会影响穴位贴敷疗效,而TSLP可以作为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有性生活的男性患者手术前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采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622例,其中HoLEP 179例,TURP 443例,对其中年龄不超过75岁(307例)且手术前后有性生活史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术前术后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的勃起功能专项评分(IIEF-EF)及性功能问卷(MSF-4)评分。结果 307例患者中顺利完成随访126例,仅有50例患者随访期间有规律性生活,其中HoLEP 27例,TURP 23例。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IQR:9,21),失访181例。HoLEP术后IIEF-EF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P=0.203),TURP术后IIEF-EF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MSF-4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在单项分析中HoLEP术后阴茎勃起质量(MSF-4-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96),TURP组术后MSF-4-2较术前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两组射精情况(MSF-4-3)和性高潮情况(MSF-4-4)较术前相比,评分均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LEP组有18例(67%)发生逆行射精,TURP组有15例(65%)发生逆行射精。结论 HoLEP术后对患者性功能有影响,但与TURP对性功能影响并不相同,HoLEP对患者勃起功能影响较小,HoLEP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逆行射精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及超声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5月经术后证实为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TACDS),观察组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典型异位妊娠影像学检出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4.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5,P=0.001);观察组附件包块(96.43%)、盆腔积液(94.64%)、胚芽(21.43%)、假孕囊(14.29%)、心管搏动检出率(10.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1.5 mm检出率为96.43%(54/56),子宫内膜血流RI≤0.5检出率为94.64%(53/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早期诊断异位妊娠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诊断,典型超声表现观察更直观清晰,利于展开后续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保妇康凝胶联合诺氟沙星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宫颈糜烂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保妇康凝胶和诺氟沙星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治糜灵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临床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且其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凝胶与诺氟沙星合用比治糜灵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更佳,且治愈时间上明显较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浊点萃取(cloud point extraction,CPE)-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FAAS)测定法。方法样品在p H 9.5的条件下,加入0.4 ml的1 mmol/L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溶液,0.1%氯化钙溶液0.1 ml,5%(W/V)Triton X-114溶液0.8 ml,40℃加热15 min后离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结果在2~240μg/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回归方程为A=0.002 7c+0.024 6,r=0.995 8。以3倍信噪比计算,方法的检出限为0.62μg/L,富集倍数为36.58倍,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28%~98.08%,RSD为1.67%~3.13%。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6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其接受整体护理,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早期在我院接诊的64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两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观察组、对照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84%、78.12%,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坏死体积(PNV)与出院后干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出院前1周接受了增强CT检查的坏死性胰腺炎(NP)患者资料,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软件半自动计算PNV,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出院后干预的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108例NP患者,出院后有28例(25.9%)患者进行了干预治疗。所有患者的PNV中位数为437.0(223.8~957.8)cm^(3),与非干预组相比,干预组的PNV显著高于非干预组[中位数642.0(308.5~1547.3)cm^(3)比398.0(204.1~792.2)cm^(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PNV≥620 cm^(3)和胰管中断是出院后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干预预测模型准确性高于CT严重指数评分(AUC0.855比0.755,P<0.05)。结论出院时PNV与出院后干预密切相关,新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出院后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