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药企业的无形资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甘娟 《中国新药杂志》2004,13(6):481-484
2002年9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缩小了新药定义的范围,对新药的界定由原来的"我国首次生产的药品"缩小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这意味着原来占新药申报比例较大的已有进口的Ⅳ类新药将被定义为仿制药,不再享受原有的新药保护.另外,<实施条例>还取消了药品保护的等级分类,并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新药品种设立不超过5年的监测期,在监测期内,不再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和进口.与此同时,专利保护却骤然升温,以刚刚过去的SARS疫情为例,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国家知识产权局已收到133件有关防治"非典"的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负重位DR片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5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病例接诊时间2015.9-2017.12,经患者同意后分别实施非负重位DR拍片与负重位DR拍片,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使用DR诊断的各项资料。结果负重位膝关节关节面夹角明显大于非负重位膝关节关节面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取完整的诊断资料,综合分析作出诊断。结论负重位DR片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诊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依据影像资料中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改变、骨赘以及膝关节对线不良等相关表现可作出明确诊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围产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1年~2010年共10年间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结果共有1653例围产儿死亡,平均死亡率为7.98‰,其中户籍人口为5.4‰,流动人口为8.8%(χ2=57.432,P〈0.001);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有: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系统不全面、产、儿科诊疗知识技能和医疗系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孕期保健意识薄弱,围产保健管理有待加强。结论通过加强政府投入,建立健全孕产妇三级网络保健系统,特别加强对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的孕产妇管理;提高医疗机构产、儿科诊疗技能水平;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减少出生缺陷;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甘娟  蹇涵  金璇  钟婷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62-164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市白云区2003~2012年孕产妇死亡的所有个案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10年来广州市白云区活产数逐年递增,孕产妇死亡率从2003年的33.33/10万降至2012年的11.71/10万;孕产妇前四位死因顺位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异位妊娠和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由产科直接原因导致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结论 2003~2012年广州市白云区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保障母婴安全,使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为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多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健康宣教,加大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的培训力度,提高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识别、转运和团队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提高产科质量制订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3—2012年共10年间产科质量报表。结果近10年来广州市白云区分娩量逐年递增,增长了184.62%,外地户籍孕产妇占比增幅明显,从2003年的63.03%上升到2012年的84.01%;分娩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稳步下降,分娩并发症平均发生率从2003年的4.60%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3.3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从2003年的2.59%下降到2012年的1.71%,围生儿死亡率从2003年的1.15%下降到2012年的0.45%;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分别是产、儿科的首位并发症。结论 10年来广州市白云区通过加强区妇幼保健院在区域产科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全员培训、采取责任单位问责制等措施,产科质量有所提高。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合作、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助产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产时适宜技术、加强产后出血团队技能培训等措施切实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更好的监测手段,以期总结对重度子痫前期严重并发症及早干预措施和有效的临床监控方法。方法: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13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将其中87例收入ICU监护治疗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比较入住ICU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的病因与转归。结果:病情稳定转出ICU占81.6%、转诊占10.3%、自动出院占8.1%,死亡率0。结论:通过比较体现出危重孕产妇转入专科ICU监护治疗是一个确切的生命挽救程序,专科ICU的救治,使我们能成功挽救重度子痫前期并发症、子痫孕产妇的生命,降低死亡率,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病案故事大年初十,“孕妈妈交流群”弹出一条孕妇小燕的留言:医生,我现在血压高了,怎么办?移动医疗APP记录显示:小燕怀孕34周,孕26周时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姓娠期高血压”,当时经过营养、运动、监测指导后血糖、血压控制良好。为什么会出现血压波动呢?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白云区急救网络中急危重症孕产妇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我区急救网络中急危重症孕产妇的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妇幼保健政策、建立急救网络系统、降低危急重症孕产妇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转诊至我院的1585名急危重症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婚姻状况、流产次数、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医疗保障、产前教育、接诊地点等10项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中20~30岁已婚妇女、流产次数≥2次、初中文化程度、无固定职业、计划外分娩等所占急危重病孕妇比例较高。结论"流产次数超过2次"是导致急危重症孕产妇产生的重要因素;孕产妇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缺乏医疗保障、计划外生育等多种社会因素,导致了产前教育率低、住院分娩率低,并直接导致了危急重症孕产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12年9月广州市白云区孕产妇保健和健康情况年报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速度较缓,其中,建卡率从2003年的60.2%(7 553/12 538)上升到2012年的60.4%(13 268/21 967),住院分娩率从99.2%(12 436/12 538)上升到100.0%(21 960/21 967),产后访视率从54.1%(6 778/12 538)上升到60.9%(13 372/21 967),系统管理率从50.6%(6 341/12 538)上升到58.0%(12 748/21 967);外来人口平均建卡率为19.5%(24 372/124 790),低于本市户籍的95.4%(69 163/72 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访视率为16.9%(21 114/124 790),低于户籍产妇的94.9%(68 746/72 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管理率为14.1%(17 583/124 790),远低于本市户籍的93.4%(67 655/72 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年来广州市白云区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今后需要进一步通过计、卫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充实妇幼工作队伍、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等综合措施,建立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新的管理模式,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甘娟 《首都医药》2003,10(17):41-45
2002年9月15日,我国正式实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该条例缩小了新药定义的范围,对新药的界定由原来的“我国首次生产的药品”缩小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这意味着原来占新药申报比例较大的已有进口Ⅳ类新药将被定义为仿制药,不再享受原有的新药保护。另外,《实施条例》还取消了药品保护的等级分类,并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新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