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活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NAP(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对胰腺癌细胞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VEGF-A、C)的调节.方法:用Northern杂交和Western杂交法分析6种人胰腺癌细胞株中VEGF-A、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TNF-α或SNAP刺激其中两个细胞株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分析其VEGF-A、C基因的表达.结果:Northern杂交法显示这6种胰腺癌细胞株均有4.1kb VEGF-A基因和2.4kb VEGF-C基因的表达;Western杂交法显示它们均有分子量为43kD的VEGF-A蛋白质和分子量为55kD的VEGF-C蛋白质的表达.RT-PCR分析法显示:TNF-α使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2.5倍、1~2倍,使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VEGF-C mRNA分别减少约1倍、1.6~2.5倍;而SNAP刺激细胞株COLO-357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5倍,刺激细胞株CAPAN-1产生VEGF-A mRNA增加约4倍,但对这两种细胞株产生VEGF-C mRNA均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细胞活素TNF-α和低氧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C的表达而影响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死亡或进展、恶化.  相似文献   
2.
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后引起切口化脓感染并不少见,但术后1年余并发感染极为其罕见,笔者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区域性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适应症、方法、效果。方法 对本科2年来14例肝内区域性胆管结石实行肝叶切除术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伴有肝内胆管狭窄、胆管慢性炎症、肝实质受损表现;肝叶切除后,结石清除率达100%,手术后症状很快缓解,围手术期渡过平稳,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对肝内区域性结石患者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是一种有效、安全、彻底的治疗方法;对伴有肝内部分胆管狭窄梗阻的,有胆管炎症状的,有肝组织受损的患者应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6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细胞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 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组织;PCNA指数与胃癌分化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结论 检测PCNA的表达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及有判断胃癌的生物学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近期合并症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壶腹周围肿瘤的切除率以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胰漏的发生.方法:1995年3月~2000年12月本院行胰十二指肠术126例,除经典的手术步骤,作者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完整切除胰腺钩突,在门静脉与胰头粘连时应仔细分离,受到浸润时可合并门静脉侧壁或部分切除,胰肠端侧吻合时,将胰腺残端确切地套入空肠,并在吻合口两角危险区及前壁覆盖一束大网膜.结果:胰十二肠切除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而且并发症并未增加,本组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71.4%、48.6%;胰肠端端吻合胰漏的发生率为4.8%,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附以带蒂大网膜无胰漏发生.结论:随着外科学的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合并门静脉部分切除已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胰肠端侧吻合加吻合口周围覆盖大网膜能有效地避免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配合中药内服降低胆囊手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术后给予内服中药理气宽肠汤。结果 随访 30例患者中 ,无一例有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胆囊手术配合术后中药内服 ,创伤小 ,术后恢复好 ,可避免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人肝癌细胞株Hpa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互补于Hpa mRNA起始密码区的硫代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及相应的无义对照寡脱氧核苷酸NS-ODN,以阳离子脂质体Oligofectamine~(TM) Reagent包埋后转染SMMC-7721、BEL-7402细胞,以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细胞Hpa mRNA以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NS-ODN相应浓度组相比,转染AS-ODN组肝癌细胞Hp a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下降。结论:Hpa反义寡脱氧核苷酸下调Hpa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可能抑制肝癌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人肝癌细胞系乙酰肝素酶(HP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肝癌细胞系SMMC-7721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试验组细胞分别施加TNF-α、IL-1β干预,设浓度梯度和时间梯度。RT-PCR半定量法测定细胞HPA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胞质HPA蛋白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TNF-α和IL-1β作用不同时间后,SMMC-7721细胞HPAmRNA表达较对照组逐渐增高,且在TNF-α浓度为104~106U/L、IL-1β浓度为0.5~5.0μg/L范围内存在浓度依赖性(P<0.05),无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的TNF-α、IL-1β作用不同时间对SMMC-7721细胞胞质HPA蛋白表达亦有促进作用,其随药物浓度变化的趋势与HPAmRNA的表达结果一致,且该促进作用存在时间性差异(P<0.05)。结论TNF-α及IL-1β能够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促进肝癌细胞HP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术后预后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癌术后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72例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方式和术后化疗效果 ,分析术后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  72例胰腺癌病人 ,淋巴结无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相比较 ,前者的生存率显著增高 (P<0 .0 5 ) ;同样 ,无远隔脏器转移组、肿瘤细胞呈高分化组、行根治术组、术后化疗组与他们各自对照组相比较 ,生存率均显著增高 (P<0 .0 5 ) ,而且在进展期癌也得到相同结果 ;但肿瘤大小与生存率无差异 (P=0 .2 193)。结论 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脏器转移、肿瘤细胞的分化度是判断胰腺癌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 ,根治性手术和术后适当化疗是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外生型肝癌的分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提高对外生型肝癌的诊断、处理水平并试分型。方法 分析8例外生型肝癌的特点、误诊原因、处理原则。结果 外生型肝癌易误诊,常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形成新的血液供应网,其切除率高,预后好。结论 外生型肝癌较少见,可分为带蒂型和无蒂型;肿瘤所在肝段的切除应作为常规术式,其切除率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