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进修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以制定合理的进修人员培训方案。方法采用自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网络问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来自外院520名医院进修人员进行调查,并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医院进修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平均得分为(65.60±14.9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历、工龄及所在医院等级均会对进修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造成影响(P均<0.05)。结论进修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药效学实验考察;建立气相色谱法(GC)同时测定香薷-广藿香挥发油中指标成分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方法;优选香薷-广藿香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确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采用透明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建立了体外炎症反应模型,对挥发油进行抗炎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挥发油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分别采用饱和水溶液法、胶体磨法、研磨法对香薷-广藿香挥发油进行β-环糊精的包合,采用GC对挥发油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及X射线衍射法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挥发油对透明质酸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对DPPH有消除作用,且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分别在0.021 3~0.426,0.020 04~0.400 8,0.022 6~0.452 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三者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9%(RSD1.6%),100.15%(RSD 1.5%),100.70%(RSD 1.4%);胶体磨法测得指标性成分含量最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法、热差分析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均可验证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挥发油具有一定抗炎活性及抗氧化能力;胶体磨法为香薷-广藿香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建立的GC具有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优点,满足同时测定包合物中麝香草酚、香荆芥酚、百秋李醇含量的要求,提高了分析效率,可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泽泻及其炮制品对肾阴虚水肿模型大鼠的药效作用,探讨泽泻及其炮制品改善肾阴虚水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六味地黄丸组、泽泻低、高剂量组,盐泽泻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和灌胃甲状腺素复制肾阴虚水肿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药组给予六味地黄丸(1.4 g·kg-1),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泽泻低、高剂量(1、4 g·kg-1),盐泽泻低、高剂量(1、4 g·kg-1),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取大鼠肾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睾酮(T)的含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酐(CREA)、尿素(UREA)、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  相似文献   
4.
苦参总生物碱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生物碱提取率为指标考察冷浸、渗漉、水煎煮三种提取工艺;以总生物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为指标,优选纯化工艺路线及阳离子树脂纯化工艺的技术参数,包括树脂用量,流速,解吸附方法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1%醋酸水溶液冷浸3次,以1/3(生药重)量的阳离子树脂纯化,5%氨水乙醇回流解吸附。提取物中苦参总生物碱含量可达95%以上,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转移率可达80%左右。结论:工艺简单,周期短,成本低,提取物中总碱转移率及纯度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草片对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及该模型与临床发病机理的相关性。方法:以雌激素和雌、孕激素肌肉注射造成大鼠子宫肌瘤模型,测定子宫组织的总型NOS和诱导型NOS(iNOS)的水平;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子宫组织雌激素受体(ER)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总型NOS和诱导型iNOS表达均明显增强,E2、ER和P水平升高;P水平与NOS表达相关,与iNOS表达不直接相关。金草片组可明显降低子宫组织NOSi、NOS和ER表达,降低血清E2和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金草片可抑制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子宫组织NOS表达,其作用可能是该品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Ⅱ号方水煎液纯化工艺方法。方法:以除杂率、丹酚酸B等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为指标,对水煎液分别采用离心、醇沉、超滤膜过滤、澄清剂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分离5种纯化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除杂率明显优于其它4种纯化方法,并可保留绝大部分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7.
吴茱萸配方颗粒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吴茱萸为示范性研究对象,探索建立评价配方颗粒和临床煎剂间的等效比例关系。方法:以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总生物碱、出膏率为评价指标,以临床煎剂的煎煮方法制备的10批对照汤剂的平均值为临床煎剂的评价标准,以多个临床常用的炮制品为研究对象,比较配方颗粒和临床煎剂间的等效比例关系,并以药效指标进一步验证等效比的正确性。结果:通过系统的比较,配方颗粒和临床煎剂间的比例关系在吴茱萸各饮片间约为2,药效学比较证实该比例下的配方颗粒与相应饮片间的药效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该等效比计算模型可做为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在换算等效关系时参考;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不同,其等效比可能不同,应根据生产工艺、生产条件等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得到各药物的等效比,最终的等效比关系仍需临床验证的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8-乙酰哈巴苷在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及代谢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织及排泄物中8-乙酰哈巴苷的含量,分析药物的分布特征。结果:大鼠注射给药后,心、脾、肺、肾、子宫在给药后10 min质量浓度即达到峰值,其中肾中含量最高;肝脏在给药后30 min质量浓度达峰值;60 min后肝、肺、肾中药物均降至较低水平,心、脾、子宫中基本检测不出;8-乙酰哈巴苷注射给药后通过粪便排泄较少,大部分通过尿液排出。结论:8-乙酰哈巴苷注射途径给药主要以药物原型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芪术颗粒的提取工艺,为该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黄芪甲苷、芍药苷提取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芪术颗粒水提工艺的影响。以特女贞苷和盐酸小檗碱提取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芪术颗粒醇提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34∶66)。采用HPLC-DAD测定芍药苷、特女贞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甲醇-水(32∶68)和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检测波长依次为230,224,345nm。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12,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2 h。最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合推广于芪术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王锦玉 《全科护理》2014,(15):1377-1378
[目的]比较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和双线结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线结扎法,观察组采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观察比较两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及脐带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可降低脐部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