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9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细菌学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过7d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5%、对照组为75.9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检出87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79株,清除率为90.80%;对照组治疗前检出86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64株,清除率为74.42%,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3.75%,对照组为11.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安全耐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5-01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再生医学中心完成。选用体质量80g左右SD大鼠24只。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1,5,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免疫印迹法观察上述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总β-连环素的情况和β-连环素的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不同浓度(1,5,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后,其^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值明显降低。1,5和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后的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的每分钟脉冲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061.83&;#177;1004.37),(6609.33&;#177;1432.60),(133.33&;#177;51.56),(13080.83&;#177;1869.96)min^-1,P&;lt;0.05~0.01]。说明阿司匹林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DNA合成。②^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能力与阿司匹林浓度(1—10mmol/L)呈显著负相关(r=-0.95,P&;lt;0.05)。在10mmol/L浓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几乎全部被抑制。③免疫印迹法结果表示,阿司匹林浓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3位丝氨酸磷酸化的β-连环素表达呈正相关(r=0.89,P&;lt;0.05)。说明阿司匹林的作用使β-连环素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即促进其降解。④3个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β-连环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gt;0.05)。因此结合③可知阿司匹林使胞浆内未磷酸化的β-连环素降低。结论:阿司匹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β-连环素磷酸化,促进其降解,进而抑制β-连环素参与的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所致,其抑制作用的发生与阿司匹林的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舟山渔区老年人群空腹血糖异常状况。方法对2010年9-12月在我院体检的渔区12个社区老年人群的空腹血糖结果,按年龄、性别调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IFG检出率70~79岁年龄段为最高,DM检出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但三个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IFG异常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检出率男性略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舟山渔区老年人空腹血糖总异常率及男、女性异常率均高于文献报道,可能与喜好饮酒,且量较大有关。渔区老年女性IFG检出率高于男性,可能与老年女性血脂高以及男性IFG者较早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和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的β-连环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8/2005-01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再生医学中心完成。选用体质量80g左右SD大鼠24只。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1,5,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免疫印迹法观察上述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总β-连环素的情况和β-连环素的磷酸化水平。结果:①不同浓度(1,5,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h后,其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值明显降低。1,5和10mmol/L的阿司匹林作用后的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的每分钟脉冲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1061.83±1004.37),(6609.33±1432.60),(133.33±51.56),(13080.83±1869.96)min-1,P<0.05~0.01犦。说明阿司匹林抑制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DNA合成。②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能力与阿司匹林浓度(1~10mmol/L)呈显著负相关(r=-0.95,P<0.05)。在10mmol/L浓度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几乎全部被抑制。③免疫印迹法结果表示,阿司匹林浓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3位丝氨酸磷酸化的β-连环素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5)。说明阿司匹林的作用使β-连环素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即促进其降解。④3个浓度的阿司匹林作用24h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总β-连环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结合③可知阿司匹林使胞浆内未磷酸化的β-连环素降低。结论:阿司匹林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β-连环素磷酸化,促进其降解,进而抑制β-连环素参与的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所致,其抑制作用的发生与阿司匹林的药物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啦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2,PPARγ/2)基因的Pro12 Ala多态是否与肥胖症相关联。方法从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的遗传学调查研究对象中选取574个互不相关的成年人(男性、女性分别占51.57%和48.43%),年龄在30到69岁之间。所有待检者均进行体格检查,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臀围比值(WHR);生化指标的测定包括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PPARγ2基因Pro12 Ala多态的基因型。结果肥胖和超重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PPARγ2基因Pro12 Ala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和0.023,调整后的比值比(OR)是0.477,95%可信区间(95%c1)是0.254~0.895,P=0.021]。但是,在整个群体中没有发现该多态与肥胖相关的数量表型有显著相关性。当按BMI分组后,在对照组中,Ala等位基因与降低的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9);而按性别分组后,在男性中,Ala等位基因与降低的WHR有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肥胖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美两国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业发展路径。美国实行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专业发展,分阶段培养,再进行认证,并实行感染控制与流行病专业人员协会的桥梁计划和研究员计划;中国起步较晚,分基础培训、实践培训、提高培训三个阶段培养,岗位培训证在上岗的1年内获取。中美两国管理者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品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