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淮阳县肝吸虫病流行的现状,孟堂、贾庄两地人群感染率由1973年的平均感染率10.56%下降为1987年的0.69%;在年龄分布上,已改变了过去以青少年为主要感染对象的现象,13岁以内的儿童未发现新感染;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和第二中间宿主麦穗鱼以及保虫宿主犬、猪等动物的感染率均明显下降;说明在农村经济情况好转,生活水平提高,卫生知识初步普及的情况下,一次性查治可收到很好的远期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防治肝吸虫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取健康长爪沙鼠20只,每只腹腔接种活感染期幼虫约100~200条,感染后1~6wk为每wk采血一次,8~24wk为每两周采血一次,感染后3个月起,连续3次抽取沙鼠腹腔液镜检微丝蚴,将其分为微丝蚴(十)组(第1组)和微丝蚴(一)组(第1组) 采用感染期幼虫和微丝蚴的超声粉碎片段抗原,以及成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长  相似文献   
3.
<正> 由于常规血检微丝蚴需夜间采血,且微丝蚴密度低时易漏检,所以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探讨了多种免疫学试验检测丝虫抗体,试用于丝虫病的诊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应用检  相似文献   
4.
目前防治华枝睾吸虫病,粪检其虫卵仍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欲提高对华枝睾吸虫病的正确诊断率,除对其流行病学有充分的认识和在免疫学诊断方法上不断提高外,改进粪检方法,提高虫卵检出率,仍属当务之急。1976~1977年,我室同河南省防疫站  相似文献   
5.
华支睾吸虫实验感染长爪沙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曾用猫、豚鼠、家兔、大鼠、小鼠、仓鼠等为实验动物,对华支睾吸虫进行研究。许英桂等用长爪沙鼠(下称沙鼠)感染华支睾吸虫成功。本文进一步用沙鼠为实验动物,对该虫虫卵出现时  相似文献   
6.
当前脑囊虫病的诊断尚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事免疫学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脑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报道了用囊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脑囊虫病的对比观察。一、材料和方法病人来源,选自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内科门诊以脑囊虫病就诊同时作 IFAT 和 CT 检查的患者作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7.
<正> 猪带绦虫囊蚴病(cysticer cuscelluosae)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它流行广泛,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诸省;它危害严重,常使人丧失劳动力或危及生命。本文第一作者等曾于(1979-1982年)以吡喹酮(praziguantel Emlbay 8440)治疗660例人体猪囊虫病取得较好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10%左右的病人在半年至一年左右仍有新的囊结出现,此现象一方面说明吡喹酮对早期幼虫治疗无效,另一方面也说明病人在排除新感染的情况下囊尾蚴在人体内的发育时间并不  相似文献   
8.
将抗马来丝虫微丝蚴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致敏羧化聚苯乙烯乳胶,检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119例,阳性109例,阳性率91.6%,健康输血员36例,阳性4例,阳性率11.11%,肠道蠕虫及原虫感染者12例和猪囊虫病患者14例全部为阴性。对其中103例微丝蚴血症者进行了血清抗体的测定,阳性93例,阳性率90.29%。结果表明,单抗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丝虫病循环抗原方法简便、经济,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便于现场推广应用,尤其对丝虫病活动性感染和早期感染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动物丝虫有其相应的终宿主,一般情况下不寄生于人体,但是,当人体被含有动物丝虫感染性幼虫的蚊虫叮咬后,偶而也可受到感染,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由于人们对此认识不足,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鉴于此,现将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象皮肿是晚期丝虫病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但并非所有的象皮肿都是因丝虫感染所致,如细菌性淋巴管炎反复发作,局部损伤、肿瘤压迫及施行肿瘤根治手术时切除淋巴组织等,均可使淋巴回流受阻,逐渐引起相应部位的象皮肿。此外,还有先天性或家族性象皮肿。根据病史将以上情况与丝虫性象皮肿相签别并不困难,所以本文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