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8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1989—2018年部分矿物质摄入量,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开放性纵向追踪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8年)”11轮的随访调查数据,选取18~3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和锰10种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摄入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将膳食矿物质摄入量与平均需要量进行比较,膳食矿物质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的变化趋势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针对2018年不同人口特征分析膳食摄矿物质的摄入状况。结果 2018年青年人膳食矿物质的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钙302.96 mg/d、磷887.91 mg/d、钾1451.69 mg/d、钠3760.09 mg/d、镁238.50 mg/d、铁19.40 mg/d、锌9.91 mg/d、硒43.54μg/d、铜1.41 mg/d和锰4.59 mg/d,并且不同性别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钙、钾、硒膳食摄入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89-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膳食维生素摄入的现状及长期变化.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5年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2015年涵盖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随访调查数据.以18~35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膳食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89—2018年中国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变迁状况。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择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89—2018年18~35岁具有完整膳食和社会人口学信息的25 400名青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结合称重记账法开展膳食调查。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能量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采用斜交主成分聚类分析筛选食物组、K-均值聚类法提取膳食模式;运用Dwass-Steel-Critchlow-Fligner法检验不同膳食模式中食物摄入量差异,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膳食模式年份变化,卡方检验分析2018年不同膳食模式人群构成差异性。结果 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青年人膳食模式主要分为“传统米食”、“传统面食”、“优质蛋白”三类。2018年,男性“传统米食”膳食模式比例高于女性,“优质蛋白”膳食模式比例低于女性;25~35岁青年人“传统面食”膳食模式比例高于18~24岁,“优质蛋白”膳食模式比例低于18~24岁;城市“传统米食”膳食模式人群比例低于农村,“优质蛋白”膳食模式高于农村;北方以“传统面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九省(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食物摄入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的9轮随访数据,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资料,分析老年人平均每日食物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应用2016版中国居民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食物摄入变化趋势.方法 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5年10轮随访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35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选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记账法.使用Wilcoxon秩和趋势检验各类食物摄入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中国12省(自治区、直辖市)膳食环境因素对7~17岁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膳食环境和体格测量数据,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膳食调查、个人-家庭-社区的问卷调查及身高和体重测量等体格检查方法。选择相关资料完整的1416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男性占50.71%;7~10岁年龄组占43.50%,11~14岁37.43%,15~17岁19.07%),结合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膳食环境数据,构建三水平(省-社区-个人)肥胖与否的二分类结局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膳食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确定其中危险因素的特性。结果鉴于对单独构建的"省-个体"和"社区-个体"二水平的空模型进行分层的随机效应检验时P值分别为P0.005和0.050P0.100的分析结果,本研究拟合了三水平(省-社区-个人)Logistic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该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各个水平其他指标的影响后,省国内生产总值(GDP)(OR=1.00006,P=0.001,95%CI 1.00003~1.00010)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OR=1.18317,P0.001,95%CI 1.10054~1.27200)与7~17岁肥胖呈正相关;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和15~17岁两个分组与肥胖呈负相关(11~14岁组OR=0.59518,P=0.049,95%CI 0.35465~0.99885;15~17岁组OR=0.13225,P0.001,95%CI 0.04716~0.37084)。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二分类Logistics三水平随机截距预测模型的参数估计值为:截距(-2.23457,P0.001,95%CI-2.59581~-1.87334);省GDP系数(0.00003,P=0.007,95%CI 0.00001~0.00005);省人均食用油系数(0.10642,P0.001,95%CI 0.06365~0.14919);以7~10岁年龄组为参照组,11~14岁年龄组系数(-0.56777,P=0.007,95%CI-0.97837~-0.15717),15~17岁年龄组系数(-1.36679,P0.001,95%CI-2.02890~-0.70469)。结论除个体因素外,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还会受到省级水平膳食环境影响,其中省GDP和省人均每日食用油消费量影响较为显著;在个体方面,青春期前7~10岁年龄段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高风险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我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及聚集性。方法 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体格测量、血样检测及人口经济特征数据的5 456名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于2005年发布的标准判定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TG升高和HDL-C降低。同时存在≥2个危险因素定义为危险因素聚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各代谢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份约有80.8%的成年人有≥1种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约有54.0%的成年人存在危险因素聚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分布与主要代谢性危险因素存在显著关联。在调整了其他因素后,成年女性中心性肥胖和HDL-C降低的危险性高于成年男性,而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和TG升高的危险性低于男性。45~59岁成年人除HDL-C降低外的4项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均高于18~44岁组。东部地区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结论 仅有<20%的18~59岁成年人不存在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有≥2种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布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在高危人群中优先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成年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依据《成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重新划分肥胖定义,包括非肥胖、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应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不同BMI和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7 030名18~65岁居民,其中一般性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男性16.29%(502/3 082)和42.28%(1 303/3 082);女性14.41%(569/3 948)和37.87%(1 495/3 948);其中复合型肥胖率男、女性分别为14.70%和12.97%。糖尿病患病率为11.28%,其中男、女性复合型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8%和22.07%,高于单纯中心性肥胖人群(16.24%,15.26%)和非肥胖人群(9.65%,5.18%)。男性单纯中心性肥胖、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1.61(95%CI:1.24~2.08)和2.11(95%CI:1.56~2.86)倍;女性单纯一般性肥胖、单纯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分别是非肥胖人群的2.70(95%CI:1.16~6.28)、2.62(95%CI:2.01~3.40)和4.47(95%CI:3.35~5.98)倍。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BMI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间呈近乎线性正关联;腰围水平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正关联,其中女性呈非线性升高(非线性P=0.024)。男性BMI≥22.5 kg/m2、女性BMI≥23.0 kg/m2;男性腰围≥85.0 cm、女性腰围≥80.0 cm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显著上升。结论 复合型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BMI处于正常高值、腰围水平处于中心性肥胖前期时,糖尿病患病风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国18~49岁育龄女性零食消费率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了解育龄女性零食消费者和非零食消费者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差异及零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贡献情况.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该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选择参加2004-2015年调查、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和膳食调查记录的18~49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现状及其人口经济因素差异。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12 777名具有完整膳食调查数据和人口学特征数据的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数据,借助《中国食物成分表》将食物消费量转换成能量摄入量,利用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食物消费碳足迹数据库获得26个食物组的碳足迹系数值并计算碳足迹总量,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因素与食物消费碳足迹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成年居民食物消费碳足迹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随收入水平与文化程度上升而升高;男性人均食物消费碳足迹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南方高于北方。与18~44岁年龄组相比,60岁及以上年龄组出现高碳足迹的可能性较低碳足迹降低29%(OR=0.71,95%CI 0.61~0.83);与男性相比,女性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分别较低碳足迹降低11%(OR=0.89,95%CI 0.81~0.99)和25%(OR=0.75,95%CI 0.67~0.84);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出现中等碳足迹和高碳足迹的可能性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