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人工饲养和野生美洲大蠊消化酶活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人工饲养的美洲大蠊和野生美洲大蠊不同虫态主要消化酶的活性。方法解剖人工饲养美洲大蠊和野生美洲大蠊不同虫态的中肠,测定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人工饲养的美洲大蠊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蛋白酶活性分别为56.28、59.75和65.22U,脂肪酶活性分别为47.67、69.91和79.44U,淀粉酶活性分别为51.16、76.40和95.51U,蔗糖酶活性分别为0.60、0.67和0.97U;野生美洲大蠊低龄若虫、高龄若虫、成虫蛋白酶活性分别为31.68、42.49和44.03U,脂肪酶活性分别为56.37、76.38和87.16U,淀粉酶活性分别为47.15、57.90和72.44U,蔗糖酶活性分别为0.91、0.96和1.22U。结论在同一虫态,人工饲养的美洲大蠊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高于野生美洲大蠊,而脂肪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野生美洲大蠊。在美洲大蠊生长发育阶段,中肠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都随其发育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
灭蟑胶饵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饵灭蟑已经有20余年,其高效、便捷和环保的优点在专业有害生物管理(PMP)业内早已是共识。只有胶饵可以在极低的施药量下,达到对室内蟑螂的有效控制,毫无疑问,胶饵是控制德国小蠊的首选剂型。  相似文献   
3.
伊宁市自2006年在各大医疗机构推行使用1%生物灭蟑饵剂灭蟑,经一年来的效果观察,反映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灭蟑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毒力岛”杀蟑饵剂10g/支,每克含病毒6×10^3,由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1.2方法1.2.1地点选择驻市4家二级以上医院,在病房楼某层选择2间病房,1间护士办公室,1间储藏间,1间洗漱间,  相似文献   
4.
在普通列车和高速列车上施用拜乐生物杀蟑饵剂(1号胶饵)和氟蚁腙杀蟑饵剂(2号胶饵)后,结果表明:在普通列车上,1号胶饵和2号胶饵1周的杀灭率分别为98.41%、82.59%,均能有效控制蟑螂密度;2周的杀灭率均达到100%;4周后,1号胶饵杀灭率依旧能达到100%,2号胶饵灭杀率达90.48%;在高速列车上,2种胶饵在1周、2周和4周时灭杀率均达到了100%。从中可以得出:1号胶饵的持效期长,是铁路列车尤其是高速列车一个时期内的理想用药,可在高铁病媒生物防治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蟑螂诱杀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蜚蠊是世界性重要卫生害虫,俗称蟑螂。成若虫污染食物、粮食,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我国已知的室内蜚蠊有4科6属13种,主要种类有美洲大蠊(Periplaaeta americana)、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和日本大蠊(P.japonica)。由于蟑螂为害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发现安全有效的控制方法特别重要。到目前为止,尽管人们为防治蟑螂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待深入研究在不污染环境和不危害人身健康的情况下灭蟑。本文就蟑螂的诱杀与防治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