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对比3D胸腔镜与常规手术在治疗老年患者二尖瓣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二尖瓣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住院先后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3D胸腔镜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术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26%(10/4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日常活动、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开胸术相比,3D胸腔镜治疗老年二尖瓣病变的疗效更好,对患者的创伤性减小,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行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左心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均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及左心收缩功能情况。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心脏不良事件。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及左心收缩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肺动脉压力及左心收缩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利于其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4.
漏斗胸(PE)是常见的胸壁凹陷性畸形,其病因尚未明确,且PE患儿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从19世纪20年代的初次尝试,至今手术仍是治疗PE的唯一有效方法。手术方法主要分传统术式和Nuss手术两大类,传统术式因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重等不足,已基本被弃用。随着Nuss手术的不断开展以及相关设备的改进,其手术指征放宽并被证实具有安全可靠、易于开展等优点,同时学者们对Nuss手术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良,但在具体应用上尚未达成共识。本文主要介绍Nuss手术治疗PE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no-touch技术截取的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近期效果与手术技术总结。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CABG患者,常规技术取大隐静脉(SVG)行CABG共99例,为常规组;no-touch原则取大隐静脉行CABG共97例,为no-touch组。比较两组手术资料以及手术治疗效果和围术期并发生率差异性,比较1年后桥血管(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通畅率差异性。结果 ①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室时间、引流量、下肢伤口愈合率疼痛评分、心肌损伤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29.29%,29/99)显著高于no-touch组(19.59%,19/97)(P<0.05)。 ②两组乳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touch组SVG通畅率(93.57%,160/171)显著高于常规组(79.86%,111/139)(P<0.05)。结论 No-touch技术取的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与创伤,且no-touch技术截取的大隐静脉能够提高CABG术后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冠脉旁路移值术(OPCA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2—2019-01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OPCAB患者共有291例,均行脑氧监测,且术中尽力维持rSO2≥50%且在基础值的75%以上,称为脑氧组,于术前1 d、术后72 h和术后1周常规填写MMSE量表;选取2017-02—07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OPCAB患者126例,术中未行脑氧监测,为非脑氧组,于术前1 d、术后72 h和术后1周常规填写MMSE量表。结果(1)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心室收缩功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并发症等资料无明显区别(P>0.05),2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无明显区别(P>0.05)。(2)2组患者术后3 d、7 d、3个月MMSE评分比较,脑氧组均明显高于非脑氧组(P<0.05),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桥血管数量、病死率、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无明显区别(P>0.05)。(3)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脑氧组明显短于非脑氧组(P<0.05),住院总费用比较,脑氧组明显少于非脑氧组(P<0.05)。(4)脑氧组内根据是否出现POCD,把脑氧组内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POCD组97例中出现rSO2低于正常下限共有41例,占组内42.3%(41/97),非POCD组194例中出现rSO2低于正常下限共有54例,占组内27.8%(54/194)。POCD组内rSO2低于正常下限明显高于非POCD组(P<0.01)。结论在OPCAB中,应常规脑氧监测,尽量同时维持rSO2≥50%和基础值的75%以上,能减少脑部缺血缺氧,降低POCD发生率,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