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痔吻合器环形切除术也被称为痔脱垂经吻合器直肠下端黏膜环切术,传统的痔切除Milligan-Morgan手术基于痔发生的静脉曲张学说,一直作为痔手术的金标准,其优点是有确切的治疗效果,缺点是术后疼痛较重、伤口愈合慢、并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肛门狭窄或便失禁等并发症,但随着肛垫学说的提出和被广泛接受,这种切除肛垫治疗方式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近年来广泛开展的PPH手术基于肛垫下移学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HO-1诱导剂钴原卟啉组(CoPP组,术前24h给予CoPP,5 mg/kg)及HO-1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术前24h给予ZnPP,20 mg/kg)。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于再灌注后2h收集标本。RT-PCR检测肝脏组织HO-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HO-1蛋白表达;测定血清中ALT、AST水平;肝脏组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HE染色评价肝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I组、CoPP组、ZnPP组大鼠组织HO-1 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脏细胞损伤加重。Co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血清ALT、AST水平减低,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减少,肝细胞损伤减轻。ZnPP组与I/RI组相比,HO-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血清ALT、AST水平升高,肥大细胞脱颗粒数量增多、肝细胞损伤严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1过表达能减轻肝脏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初步评价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进行双盲、阳性药物对照临床研究.试验组给予络瘀通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对照组给予益脑复健胶囊口服,1次4粒,1日3次.结果: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的治疗总显效率为6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急性期与恢复中晚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络瘀通胶囊治疗中风病经络之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的急性期和恢复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春锋  李济宇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27(10):910-912,921
目的:通过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在体外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肥大细胞。方法:将小鼠骨髓细胞直接冲出加入到含有IL-3和SCF的培养基中培养,每周换一次液,四到六周后收集培养细胞,通过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的表面和内膜结构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CD117和FITC-FCεRⅠα的表达情况,利用甲苯胺蓝检测其功能。结果:四周后收集培养的细胞,其大小均一,内部结构符合肥大细胞的特征,电镜下可见肥大细胞内部含有丰富的高电子密度的颗粒,其中有些可见脱颗粒的空泡。流式检测显示CD117和FITC-FCεRⅠα单阳性的表达率都在90%以上,双阳性的表达率也在80%以上。甲苯胺蓝染色发现收集的肥大细胞核被染成深蓝色,胞质染成淡紫色。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获得了大量的肥大细胞,其成熟时间较短,所需培养基和相关细胞因子量较少,而且寿命较长,纯度较高。结论:在IL-3和SCF的刺激下可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向肥大细胞定向分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经济的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肥大细胞,用于体外更好的研究其在移植免疫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研究多关注于其通过IgE受体介导Ⅰ型超敏反应。近年来,发现肥大细胞还可以作为功能多样化的细胞参与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器官移植中肥大细胞可能发挥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分泌一系列抑炎因子以及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相互作用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脱颗粒释放促炎因子,介导炎症的发生,打破外周免疫耐受,促进纤维化的形成,导致慢性移植物衰竭。肥大细胞在器官移植中的详尽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 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育龄期乳腺癌82例临床资料,其中行保乳手术48例(保乳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4例(改良根治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转移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与改良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74.4±8.3)min vs.(92.6±10.7)min]、术中出血量[(46.8±6.7)mL vs.(77.0±68.4)mL]、引流量[(398.8±41.3)mL vs.(601.4±62.7)mL]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3.4±3.2)d vs.(17.9±2.8)d],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6.3% vs. 14.7%)(均P<0.05);两组1,2年复发和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的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和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 结论:对育龄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在复发和转移方面无差异,但前者术后的生存质量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简便的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的诱导培养,并探讨耐受性DCs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直接冲出小鼠骨髓源细胞,用IL-4和GM-CSF诱导分化,对终细胞进行形态的观察、表型的鉴定、和功能检测。结果:诱导培养7d的DCs低表达表面共刺激分子为非成熟状态,非成熟DCs也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并且分泌的IL-10显著升高。结论:这种获得耐受性小鼠骨髓源性DCs的方法相对简便,耐受性DCs可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且高分泌IL-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