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型左心室辅助血泵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左心辅助血泵从动物实验向临床应用过渡时,需要小规格的每搏流量30~35毫升(成人用)和10~15毫升(幼儿用)的血泵。我们在总结血泵设计和制造经验的基础上,研制成这种小型血泵,经实验室和动物试验,初步证明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气动隔膜式左心室辅助泵。这种装置的材料血液相容性优良,血室形态、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严格。经动物实验证明:该装置性能优良,具有较好的抗血栓性能。  相似文献   
3.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对大部分严重晚期心脏病患者,还缺少根治的方法,而只能依靠心脏置换包括心脏移植和全人工心脏植入(Total artificial heart,下称TAH)来挽救其生命,心脏移植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远不能满足临床上心脏置换的需要,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到TAH的研究上。美国自60年代中期以  相似文献   
4.
作者运用扫描电镜分别对四只成品左心室辅助泵,和四只动物实验后的左心室辅助泵,以及若干特制标本的表面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血泵内表面的缺陷有气泡突起,气泡开口,入侵异物,和凝胶粒子等。这些表面缺陷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以通过合理的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加以防止。经过质量控制后血泵,其内表面未见表面缺陷。动物实验后血泵内有不同程度的白色血栓和纤维旦的沉积。近期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表面缺陷得到控制,血泵抗血栓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电动叶轮血泵的初步研究(摘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工心脏的研究和发展,已近30年的历史,由于在生物材料,制泵技术,外科手术,术后监护和驱动控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使得实验动物依靠人工心脏能成活长达数月之久,而且在  相似文献   
6.
在完全植入体内的心室辅助装置或全人工心脏中,顺应性是影响植人式血泵正常工作的关键性问题,对此已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本文综述了解决血泵顺应性的方法,包括:容积补偿装置;膨胀式波纹管;双相液体稳压装置;能量积聚装置;双血腔血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气动隔膜式左心辅助泵,内容包括:血泵设计,制造,材料,及其制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此外,还对该血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在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和动物存活实验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血泵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装拆方便,零部件互换性好等优点,可短期用于动物实验。但还存在制泵材料物理性能欠佳,实验后发现微裂痕等问题。预期,经近一步改进和完善,提高抗凝性能,今后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在左心辅助动物实验中,血泵流量的测量,无论对血泵或实验本身,都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本研究室用电磁流量计或多普勒流量计测泵流量,都必须将探头装在血泵进口或出口的管道上,但在血泵内植时增加一根经皮导线,不宜  相似文献   
9.
10.
引言人工心脏是指用机械装置来替代自然心脏维持和辅助血液循环的一种新方法。1957年Akutsu和Kolff成功地在狗体内植入一颗气动人工心脏,维持循环90分钟,揭开了人工心脏研究的序幕。从此人工心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发展,至今已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