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氨茶碱和罗红霉素联合应用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罗红霉素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两组疗程均为26周。若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可给予抗炎、祛痰等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发作次数、痰量、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作次数、痰量、FEV1、FEV1/FVC、PEFam、PEFpm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2例恶心、1例头晕;对照组分别为2例恶心和2例头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和罗红霉素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薛雨松  高永斌  王张莹 《医学综述》2016,(4):776-777,781
目的探讨β葡聚糖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假丝酵母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普洱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诊断为VAP的患者共80例。根据深部痰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假丝酵母菌感染组(22例)和其他病原菌组(58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预后情况,并检测患者的血清β葡聚糖、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β葡聚糖水平和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β葡聚糖水平对假丝酵母菌感染的VAP的诊断价值。结果假丝酵母菌组的血清β葡聚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原菌组[(85.5±15.7)ng/L比(75.2±21.5)ng/L,P<0.05]。在VAP患者中只与CR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658,P<0.05)。假丝酵母菌组血清β葡聚糖水平与PCT、IL-6和CRP均有显著相关性(r=0.654,r=0.571,r=0.795,P<0.05),与IL-8也有较弱的相关性(r=0.566,P<0.05)。β葡聚糖水平对诊断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12,最佳截断值为92.5 ng/L,灵敏度为54.6%,特异度为94.0%。结论β葡聚糖对VAP患者的假丝酵母菌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1990—2019年中国发病、死亡和DALY的趋势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估计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和死亡的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RR值。结果 2019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人数较1990年高,但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较1990年降低。1990—2019年,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8.2%(95%CI:-8.7%~-7.8%)和2.4%(95%CI:-2.5%~-2.2%),且女性的下降趋势较男性明显。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男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年龄效应RR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女性发病率的年龄效应RR值呈现上升趋势,死亡率的年龄效应RR值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发病率的时期效应在女性群体中的风险高于男性,死亡率的时期RR值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发病率的出生队列RR值在男性中呈现下降趋势,在女性中相反,死亡率的出生队列RR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 1990—2019年中国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