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2.
红楼消肿膏治疗无创面急性软组织损伤17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创面软组织损伤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临床上治疗多以外敷药膏为主。目前市场上品种较多,疗效参差不齐。笔者采用本院自制经验方红楼消肿膏治疗无创面急性软组织损伤174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2000-01~2003-05的门诊以及住院患者314例,其中治疗组174例,对照组140例。病例分组采用随机分组均衡试验方法。治疗组男96例,女78例;平均年龄42岁;上肢46例,下肢68例,躯干60例。对照组男85例,女55例;平均年龄40岁;上肢40例,下肢58例,躯干42例。2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位等方面进行随机化分组,以保证组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50例髂骨延长术,描述了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论述了手术的优点,提出了有关注意事项。作者认为在多种骨延长术中,本手术具有一定的特点、优点,是较好的一种骨延长术。  相似文献   
4.
下肢长短不均是矫形外科常见病。当一侧下肢短缩超过3cm,骨盆倾斜与脊柱侧弯亦不他代偿,摇摆步态明显。青少年患者求治心切,因此延长术是纠正短肢的积极有效措施。从1984~1986年2月我们根据Millis(1979)报告和学习兄弟医院经验,开展髂骨延长治疗下肢短缩患者30例获僻较满意效果,现将我们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楼消肿膏对实验用新西兰兔无创面骨折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重物落下冲击砸伤法制作实验用新西兰兔大腿内侧无创面骨折软组织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损伤处敷红楼消肿膏(A组)和止痛消炎软膏(B组),观察其疗效,并与空白组(C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至第10天A组、B组可见:大部分兔造模部位的红肿、疼痛反应逐渐减轻,肿块在0.1~0.2cm左右(治疗前肿块3~4cm左右),跛行、瘀血不明显;造模组织病理切片检查显示大多肌纤维结构未见异常(空白不敷药的对照组则肌纤维灶性坏死、肌纤维结构异常)。治疗至第20天A组、B组可见:大部分兔造模部位的红肿逐渐减轻,肿块消失,瘀血不明显,触之疼痛反应不明显。治疗至第30天A组、B组可见:兔造模部位均已痊愈。结论:红楼消肿膏具有消炎、镇痛、消肿及促进肌纤维结构损伤恢复正常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比较,探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102例4~13岁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手术组进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照组则通过手法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4周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定期进行X线检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检查和记录提携角改变、肘关节屈伸功能情况.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后肘关节功能评价,手术组优35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优16例,良16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为62.7%,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相比,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临床满意,优良率高,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用短裤式蛙式石膏对46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传统的蛙式石膏是下肢固定至踝部或足部,而短裤式蛙式石膏下肢仅固定至膝关节上。结果46例均恢复满意,无股骨头坏死等现象。结论采用短裤式蛙式石膏同样能起到传统的蛙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杨××,男,20岁,住院号,870771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尿道口溃烂,后又感两眼不适,痒、分泌物多,几天后右膝关节酸痛,并逐渐加重,肿胀,发热,发病后10多天入院。查T37.5℃眼结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比较,探讨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102例4~13岁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息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其中手术组进行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手术,对照组则通过手法闭合复位后石膏固定。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后4周进行功能锻炼,并且定期进行x线检查,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时检查和记录提携角改变、肘关节屈伸功能情况。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后肘关节功能评价,手术组优35例,良1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4.1%;对照组患者优16例,良16例,可15例,差4例,优良率为62.7%,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法闭合复位石膏固定相比,肱三头肌两侧人路手术对于儿童Gartland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临床满意,优良率高,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2例,女23例;年龄17~58岁,平均36.6岁;后路手术45例,前路手术50例.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的术前情况及手术矫正和随访丢失情况,评估椎管减压范围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95例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通过比较两组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有差异,前路组比后路组术前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术后两组均复位满意无明显差异,随访两组有明显差异,后路组矫正丢失率明显大于前路组;术前椎管占位前后路分别为(46.2±12.4)%和(40.6±15.5)%,术后分别为(3.0±4.0)%和(16.2±1.9)%,前路组椎管清除率明显优于后路组;后路手术较前路手术用时短,出血量少;前路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后路组.结论 胸腰段爆裂骨折行前后路手术的疗效是肯定的,具体的术式选择应根据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