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阐明雄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cDNA芯片在不同3天时间比较雄黄治疗前后72小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cDNA芯片结果显示54条基因上调,60条基因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17条上调基因Z-score大于2,3条下调基因Z-score小于-2。结论这些基因是本研究中雄黄治疗后显著改变的基因,CCL2,CCL3,BTG1,TNFAIP3,TNFAIP8,SLC38A2,IGFBP4是重要的上调基因,涉及一系列的细胞生命活动如:细胞增殖、细胞间信号转导、凋亡调节及细胞内环境稳定。有3个显著下调的基因涉及到肌肉收缩。部分基因(CCL2,TNFAIP3,BTG1)的结果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例(均为复发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例(Ⅲ、Ⅳ期或复发病例,IPI评分2-4分)。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前均经化疗及动员剂动员(CHOP方案9例,CHOP+MTX 3例,CEP、大剂量MTX、单用G-CSF各1例)。预处理方案为联合化疗10例(BEAC、CBV方案为主),联合化疗加放射治疗5例(TBI、TLI各1例,提前局部照射3例)。结果:移植后白细胞≥1.0×109/L的中位时间为10(9-13)天,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11-17)天。随访时间为1-110.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3(1-110.5个月)个月,3年总生存率(OS)为66.7%。结论:AHSCT是一种治疗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孟昌  刘华胜  康亚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0):1325-1327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THP)、足叶已甙及阿糖胞苷联合应用(T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THP20mg/d,静滴3d,足叶已甙100mg/d,静滴3d,阿糖胞苷100mg/d,静滴5~7d,为1疗程。共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结果:5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33.3%,3例达部分缓解(PR),PR率20%,总有效率53.3%,5例未缓解(NR),2例因自动出院无法判断。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发热、胃肠道反应和轻度肝损伤。结论:T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万珂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万珂)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含有万珂的联合方案进行化疗。按照EBMT/ABMT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接受万珂治疗的18例患者中,初治10例,复发难治8例;总有效率达83%,其中完全缓解(CR)3例,接近完全缓解(nCR)5例,部分缓解(PR)7例,死亡3例。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以及病毒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一般不影响治疗。结论:万珂对于初治和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起效较快,治疗反应率及完全缓解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动员方法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移植后受者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2008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本院4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分为单纯动员和联合动员两组.单纯动员组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 μg/(kg·d)皮下注射,动员4-6天开始采集;联合动员组在单纯动员基础上于采集前2-4h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观察不同组采集的MNC、CD34+细胞数及其与采集前外周血MNC数的关系,观察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和回输不同组供者造血干细胞后受者造血重建情况.结果表明:两组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数均满足移植需要,单纯动员组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均高于联合动员组.两组采集物中MNC与采集前外周血MNC计数均呈正相关;联合动员组采集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幅度较单纯动员组明显.单纯动员组采集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耐受及逆转,联合动员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在两组患者预处理方案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动员组相应的受者造血重建时间较单纯动员组明显缩短.结论:在G-CSF动员供体外周血干细胞时加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良反应,可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数,采集前外周血中MNC计数仍可以作为评估采集物中MNC高低的一项参考指标,特别是联合地塞米松动员干细胞对于受者造血重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3月至2016 年3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26例(A组)、病例资料及随访较完整的无髓外侵犯患者130例(B组)及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10例(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三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生率为4.68%(26/556),发生部位为睾丸、椎管硬膜外、皮肤等。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发病率为1.80%(10/556),发生部位为肋骨附近胸壁和脊柱旁等。A组中6例为反复治疗不缓解,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 3(2~12)个月;9例为完全缓解后在骨髓复发或未复发状态出现髓外侵犯,自确诊到髓外病变出现中位时间为16.5(8~45)个月;11例为初诊时伴有髓外侵犯。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B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7.3个月,C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5.3个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伴非骨旁髓外侵犯在骨髓不缓解和缓解状态均可出现,不依赖骨髓微环境生长,是骨髓瘤预后不良因素。骨髓瘤伴骨旁髓外病变患者预后优于伴非骨旁髓外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