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血吸虫病的诊断如同其他寄生虫病诊断一样,查出病原体方可确诊。立肠粘膜刮检法(简称副检法)诊断血吸虫病,Turnur(1962)、Pellegrino(1965)曾有报告,但一直未能推广。王增贤等于1975~1977年,经反复试验,重新研制成一种安全、简便的锐口无底型直肠粘  相似文献   
2.
体外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表面超微结构。方法:用扫描电镜对海马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梭形、锥体形、多角形等多种形态,细胞突起长短不一,粗细不匀,可见形态不同,大小不均的膨体样结构,树突上可见树突棘,突起末端可见生长锥,突起之间有连接。结论: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与在体细胞相似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海马组织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表达规律。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PCR技术,检测不同年龄大鼠海马组织GABA-A受体及编码该受体的mRNA表达,并用图像分析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大鼠海马组织在生后3 d已经出现GABA-A受体免疫反应,以后逐渐增强,到生后30 d达到最高值,海马各区GABA-A受体免疫反应强度没有显著的差别;编码GABA-A受体的mRNA表达也有类似的增龄性增多,但其表达高峰值提前到14 d。结论:生后大鼠海马GABA-A受体表达在一定时期内呈增龄性表达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安徽黄山地区捕捉有绕眼习性的果蝇,将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混于果汁中,实验室喂饲感染果蝇,常温饲养20 d后,检查果蝇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大绕眼果蝇(Amiota magna)和冈田绕眼果蝇(A. okadai)的阳性率分别为30%(30/100)和21.6%(55/255),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4, P>0.05)。将采自大绕眼果蝇的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期幼虫接种家兔,35 d后在兔结膜囊内检获结膜吸吮线虫成虫及其初产蚴,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结膜吸吮线虫可感染大绕眼果蝇。  相似文献   
5.
德国Heka公司的EPC系列软件和美国Axon公司的pClamp系列软件是当今电生理研究中最为常用的产品。通常情况下,EPC系列软件和pClamp系列软件各自都能独立的完成数据文件的采集与分析。但由于两套软件数据文件扩展名不同而不能相互兼容,所以有时会给数据分析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用Mini analysis软件进行转换,结果可以成功将EPC系列的pulse数据文件转化为pClamp系列的pClampex数据文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离子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膜片钳记录仪记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在不同发育时期NMDA受体离子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离子通道全细胞电流幅度在培养的第 3天、第 7天和第 10天 ,分别为 83 0 3± 11 2 4 pA、189 34± 4 95pA和376 5 4± 33 4 6 pA ;时间常数呈单指数拟合 ,分别为 2 4 2± 0 6 4ms、2 12± 0 5 6ms和 1 92± 0 4 3ms ;通道电流的衰减时间逐渐延长 ,需要用双指数和来拟合 ,其衰减时间常数分别为τ1=6 14± 2 6 4ms,τ2 =2 39± 0 6 2ms ,τ1=8 2 3± 3 2 4ms,τ2 =3 4 2± 0 4 6ms和τ1=9 4 7± 3 5 4ms,τ2 =4 0 2± 0 74ms。但通道的电导在不同的培养时期保持不变 ,为 34 6 0± 3 0 6pS。结论 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离子通道的全细胞电流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 ,上升时间常数逐渐缩短 ,衰减时间逐渐延长 ,而电导不变。表明离子通道经历了功能的发育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证明我国除安徽省外其它省的变色纵眼果蝇是否亦为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方法 于1998年8月-1999年9月间分别对河北省廊坊地区、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的农村家犬眼部作了结膜吸吮线虫病感染情况的调查,并捕获变色纵眼果蝇各为206只、226只、118只,在实验室繁殖出第二代果蝇,用合肥郊区结膜吸线虫初产蚴喂饲感染,观察三省地区果蝇对该虫的易感染性。结果 ①上述三地第二代变色纵眼果蝇感染后各经过22天、21天、33天,作解剖检查。河北的变色纵眼果蝇45只,检查结果其中2只阳性,占4.44%;河南的53只,有3只阳性,占5.66%,安徽省的76名,检查出3只阳性,占3.94%。三省变色纵眼果蝇对结膜吮线虫感染的组间差异性,经统计学处理(χ^2=0.19,P>0.05)无显著性差异。②调查河北廊坊地区的家犬11只,河南固始县家犬18只,五河县原流行区家犬31只,皆未见本虫感染。③由于诊断了合肥郊区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的患者,于1998年9月及1999年8月,调查了患者所有村的家犬24只,阳性21只,感染率为87.5%,同时调查了该村的变色纵眼果蝇455只,检出阳性蝇3只,占0.66%。结论 证明了河北省、河南省与安徽省一样,变色纵眼果蝇分布较为普遍,对结膜吸吮线虫同样具有易感性,再次证明我国各地的结膜吸吮线虫中间宿主皆是变色纵眼果蝇。同时观察到合肥郊区存在着结膜吸吮线虫病的局灶性流行区。  相似文献   
8.
9.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前肽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前肽(vWFpp)的测定方法,并检测152例健康体检者及36例冠心病患者和38例同龄正常对照组的血浆vWFpp水平。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152例体检者和36例冠心病患者血浆vWFpp进行测定。结果152例体检者vWFpp水平为496.44±167.24μg/L。50~60岁年龄组vWFpp显著高于40岁以下年龄组(P<0.01)。男女间vWFp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51~60岁年龄组与16~20,21~30,31~40岁的3个年龄组vWFpp水平差异都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152份体检者血浆样品vWFpp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vWFpp水平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44,P=0.000)。冠心病组vWFpp水平为1051.6±331.9μg/L,与同年龄段对照组vWFpp水平485.2±119.4μg/L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该法测定血浆vWFpp具有特异、快速、灵敏的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隐翅虫体内毒素与皮炎关系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6月在合肥市郊发生了隐翅虫皮炎流行。为了阐明隐翅虫体内毒素与皮炎等疾病的关系 ,将头、胸、腹 ,分别放在志愿者皮肤上夹碎 ,观察反应。涂抹后 6h皮肤红肿 ,其后炎症反应渐加重。第 3~12天发展成硬块、水疱、脓疱、坏死、结痂 ,并伴有疼痛等症状和体征 ;第 13天炎症渐消退 ;第 19天痂皮脱落 ,但留下疤痕可持续 9个月。虫体经 4℃冷存 6h后 ,其毒性破坏 ,不能引起皮炎反应。虫体用 70 %酒精重量 (1∶10 0 )浸泡 ,6个月后分别配制 1 0 %和 0 5 %的浸液 ,对实验动物的皮肤、眼部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炎症反应随浸液浓度的增高而加重。病理检查示动物真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等有明显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