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4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368篇
预防医学   132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20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与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特点以及皮损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ymal stromal,tymphopoietin,TSLP)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选取三伏天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哮喘且诱发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20例,取皮分为急性接触性皮炎组(简称急性组)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组(简称慢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损特点及皮损组织中TSLP表达的差异性。结果急性组有大量的TSLP分布,弥漫性分布在表皮层(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以及真皮层血管周围;慢性组TSLP数量较急性组少,集中分布在表皮层的角质层、棘层以及真皮层血管周围。结论 TSLP在穴位贴敷诱发的急性接触性皮炎与慢性接触性皮炎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数量差异性,而分布部位差异性不明显。推测皮炎性质(急性或慢性)会影响穴位贴敷疗效,而TSLP可以作为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3.
睑部结石1例     
患者女,20岁,汉族。1990年5月4日以右眼上睑肿物收住院。自述4岁时右眼上睑被铅笔刺伤,笔芯断在皮下,未做任何处理。近2年来发现刺伤处有玉米粒大小的硬块,活动度好,肿物渐增大,触摸时疼痛。查体全身情况无异常。心电图、血常规均正常。右眼上睑近鼻根部可触及一杏仁大小、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活动度好的肿物。在局麻下从上睑轮匝肌中取出一块结石:10mm×8mm×3mm,黄褐色,质地较坚硬,表面粗糙,扁平状,近似圆形。病理报告:草酸钙结石。  相似文献   
4.
背景:为了长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目前美国有5千万以上的成年人定期服用阿斯匹林,所用剂量通常为81mg/d或325mg/d。关于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的最佳剂量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复习阿斯匹林的作用机制,对论述阿斯匹林剂量、效果和安全性相互关系的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证据获取:使用MEDLINE和EMBASE(至2007年2月)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系统回顾。所用检索词为:阿斯匹林或乙酰水杨酸和剂量。检索限于临床试验,通过审查相关原始资料报告和综述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扩展检索范围。已发表的关于心血管患者使用不同剂量阿斯匹林的前瞻性研究亦纳入分析。 证据综合:尽管药理学数据证实长期服用30mg/d阿斯匹林足以充分抑制血小板血栓烷生成,但是目前批准使用的剂量高达1300mg/d。在美国,最常采用的剂量为81mg/d(60%),其次为325mg/d(35%)。现有证据(主要来自二级预防观察研究)支持下述观点:阿斯匹林剂量大于75至80mg/d并不提高疗效,更大剂量反而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后者主要与胃肠道毒性有关。 结论: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现有临床数据并不支持常规、长期使用大于75~81mg/d剂量阿斯匹林。较高剂量的阿斯匹林虽然常用,但是并不能更好地预防心血管事件,而且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试剂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的染色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scrylamid gel electrophoresis,PAGE)薄层凝胶扫描分析。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比细菌型多一DNA条带。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稳定L型的形成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在特异性PCR反应中可形成与其亲代细菌型有差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刘宏滨  宋一平  张发惠  童讯  王和洪  刘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2):1691-1692,I0001,I0002
[目的]研究膝以下严重开放性创伤的修复。[方法]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收治膝以下严重开放性损伤153例,Ⅰ期修复106例,Ⅱ期修复47例,7种内固定方法,11种皮瓣修复方法。[结果]153例中随访132例,时间6个月~5年,平均17个月,术后功能优良率85.7%,皮瓣成活率良好。皮瓣局部坏死25例,骨不连4例,慢性感染8例,骨髓炎3例。[结论]改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皮瓣桥手术扩大了皮瓣的应用范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为膝以下严重开放性损伤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各种组织瓣的合理应用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酶学诊断与产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粘多糖贮积症Ⅳ型(Morquio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包括粘多糖贮积症Ⅳa型与粘多糖贮积症Ⅳb型两个亚型。Ⅳa型是由半乳精-6-硫酸盐硫酸酯酶缺乏所致,Ⅳb型为β-D半乳糖苷酶缺乏所致。粘多糖贮积症Ⅳ型主要导致硫酸软骨素(CS)和硫酸角质素(KS)降解障碍,在骨和软骨细胞沉积,使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8.
背景: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咖啡消费较高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危险。目的:检查日常咖啡消费与2型糖尿病危险及其相关结局的关系。数据来源和研究选择:检索2005年1月以前的 MEDLINE,检查有关文章的参考文献。因为本综述的重点为日常咖啡消费与2型糖尿病危险的研究,所以我们排除了1型糖尿病研究、动物实验以及短期使用咖啡或咖啡因的研究,保留了15项流行病学研究(队列或横向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正迅速增加。在该人群,单纯行为疗法减肥及维持体重下降的效果有限,但是对药物治疗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 目的:确定奥利州他(Orlistat)在青少年体重治疗方面的效果及其安个性。 设计、地点和病例:于美国和加拿大32个中心、539例肥胖青少年(12—16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第95百分化之上≥2单位)进行的多ln0、54剧(2000年8月至2002年10月)随机双盲研究。 干预:给予奥利司他(n=357)或安慰剂(n=182)120mg,每口3次,持续1年;加适度低热卡饮食(脂肪占30%)、运动和行为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BMI变化;二级指标包括腰围和髋用、体重下降、脂质测量以及机体对口服葡萄糖的血糖和胰岛素反心。 结果:至12周时,两组BMI均有下降;此后,奥利司他组体重维持稳定而安慰剂组则超过基线。研究结束时,奥利司他组BMI下降0.55。而安慰剂组则增加0.31(P=0.001)。与安慰剂组的15.7%相比,奥利司他组26.5%的病例BMI下降≥5%(P=0.005);BMI下降≥10%者分别为4.5%和13.3%(P=0.002)。在研究结束时,奥利司他组体重增加0.53kg,安慰剂组增加3.14kg(P〈0.001)。双能X线吸收测量娃示,这种差异可用脂肪体再的变化解释。奥利司他组腰围下降,安慰剂组腰围上升(-1.33cm比+0.12cm;P〈0.05)。奥利司他组发生轻至中度胃肠道不良事件者为9%-50%,安慰剂组为1%~13%。 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奥利司他与饮食、运动和行为改善联合可显著改善肥胖青少年体重的治疗。在这个青少年人群,连续使用奥利司他1年并无重要安全问题,尽管奥利司他组胃肠道不良事件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蝼蛄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蝼蛄为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048200铁道部隧道局一处医院谢贻亿近年来,笔者以蝼蛄为主,辅以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性肾炎36例,效果显著,小结如下。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20例,女IG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26岁,其中2~10岁占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