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相关性。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入选305例患者,其中房颤患者148例(房颤组),基础疾病与房颤患者匹配的非房颤患者157例(对照组),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ACE基因I/Dey 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房颤组ACE基因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841;OR=0.948,95%CI 0.680~1.322,P=0.755),且不同I/D基因型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和右房横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887,P=0.664)。在男性人群中,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631,95%CI 0.880~3.023,P=0.119),但在男性房颤患者中,G基因型的左房前后径及右房横径(分别为40.1±6.4、40.1±5.7mm)明显大于A基因型患者(分别为37.0±4.4、36.5±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10);在女性人群中,ACE2基因A9570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286;OR=1.415,95%CI 0.885~2.264,P=0.146),在女性房颤患者中,ACE2基因A9570G不同基因型的左房前后径和右房横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P=0.924,P=0.432)。结论 ACE基因I/D和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与房颤的相关性均不明显。但在男性房颤患者中,ACE2基因A9570G多态性中G基因型可能是预测心房增大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房颤患者100例(房颤组)和非房颤患者107例(对照组)进行rs2200733和rs251253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房颤的关联研究。所有患者均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患者rs2200733和rs251253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rs2200733位点在病例组中存在多态性,分别为TT、CT和CC 型,其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21.0%、65.0%、14.0%和29.0%、46.7%、24.3%。基因型分布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27),CT基因型频率在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2)。C等位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rs251253位点GG、AG和AA的基因型频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依次为70.0%、28.0%、2.0%和70.1%、25.2%、4.7%,基因型分布、G等位基因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在房颤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rs2200733位点多态性与房颤发生存在相关性,CT基因型可能是房颤患者的一个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RCP)脑保护技术在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探讨脑保护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体外循环下应用DHCA结合RCP的主动脉瘤患者13例,标准全身麻醉,头部置冰帽.全身血流降温,鼻咽温降至16~18℃,肛温18~20℃时,应用DHCA结合RCP,RCP期间控制右颈内静脉压力20~25mmHg.根据压力调整灌注流量:采用控制降、复温速率和冷复灌技术管理温度;PH+ff稳态法管理血气;合理的脑保护药物应用:适度的血液稀释和浓缩技术。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90~689(305.23±129.0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326(179.12±63.22)min,RCP时间25~96(45.77±20.58)min。心脏自动复跳11例,除颤复跳2例。本组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术后4h内清醒4例,6h内清醒2例.12h内清醒4例,96h清醒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原因与体外循环无关。结论RC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脑保护技术,能明显延长DHCA时间.结合综合脑保护措施的应用.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 2 0 0 1年 5月为 1例单心房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单心房分隔术、二尖瓣前叶裂缺修补术和三尖瓣成形术。现作简要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2 5岁 ,4 7kg ,体检发现心脏杂音 10余年 ,无发绀 ,无蹲距症 ,发育较差。心前区隆起 ,可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第 2、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脏超声检查 :房间隔完全缺失、下腔静脉缺如、单心房、二尖瓣前叶裂缺伴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三尖瓣反流。心血管造影发现 :造影剂自下腔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后进入右心房 ,腹腔脏器反位。1.2 …  相似文献   
5.
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8年12月对1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心房纤颤(AF)患者施行COX迷宫手术加瓣膜置换术。其中5例同时施行二尖瓣置换(MVR),4例MVR+三尖瓣成形(TVP),1例 MVR+主动脉瓣置换(AVR)+TVP。心脏自动复跳9例,电击除颤复跳 1例。心功能0-I级9例,Ⅱ级1例,9例已经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间歇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持续治疗,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间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支原体阴转率分别为86.7%和90.(珊,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组闻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间歇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提高小儿自身免疫力,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定西地区O~7岁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随机抽样法选取定西地区O~7岁儿童480例,设计调查表进行佝偻病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定西地区O~7岁儿童佝偻病的患病率为29.58%,其中男童28.63%,女童30.73%,男女童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佝偻病患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以O~1岁婴儿患病率最高,3~7岁儿童最低(PO.05)。与该地区佝偻病的发生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家庭年人均收入、住房阳光朝向、父亲受教育水平、母亲孕期营养状况、户外活动时间、早期补充维生素D干预、喂养方式、富钙食品摄入情况等因素。结论定西地区儿童佝偻病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综合防治的措施,进一步控制佝偻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从小儿生理特点、药物剂量、疗程、用药途径、用药指征、联合用药、药物配伍、不良反应等方面论述基层医院儿科不合理用药现象,并提出合理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维生素、微量无素及中药注射剂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ZFHX3基因rs7193343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式病例对照研究,按照相关标准入选202例汉族人群,其中房颤患者102例,无房颤患者10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和静脉血标本,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所有患者的ZFHX3基因rs7193343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①2组患者ZFHX3基因rs7193343的CC基因型(P=0.023,OR=0.422,95%CI0.198~0.900)、TT基因型(P=0.024,OR=2.475,95%CI1.106~5.541)及等位基因(P=0.017,OR=1.614,95%CI1.089~2.391)的分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房颤患者中,TT基因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CC基因型患者明显高[1.62(0.90~2.90)mg/L∶0.71(0.34~1.09)mg/L,P=0.014],且TT基因型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和右房横径大小均较CC基因型患者明显增大[(38.2±4.9)mm∶(33.5±4.1)mm,P=0.026;(38.9±6.0)mm∶(33.1±2.6)mm,P=0.003]。结论:在大陆汉族人群中,ZFHX3基因rs7193343多态性与房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是房颤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可通过影响心房肌的结构重构和炎症性改变为房颤的发生、发展提供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