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并术中不做环扎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漏斗状脱离的疗效。方法:20例高度近视眼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应用常规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并且术中均未做巩膜环扎。结果:20例患者中6个月视网膜全部复位。有7人取硅油,8人因硅油未乳化且视力满意未取硅油。其中有1人取油后视网膜再次脱离2次硅油充填。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9眼(95%),0.4~0.6者3例;0.1~0.4者13例;0.02~0.1者4例;眼压在7~18 mm Hg之间。目前有3例白内障加重。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渗出、出血及瘢痕形成是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眼底病病人视力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但各有缺点而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限制。半导体激光(810nm)经瞳孔温热疗法(TTT)的出现为CNV的治疗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bFGF 对兔眼睑缝合法诱导的FDM 眼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从而探讨bFGF 在近视眼 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单纯眼睑缝合法建立近视动物模型。取14 日龄幼兔45 只,分A、B、C 三组,每组 15 只。A 组:单纯缝合眼睑;B 组:缝合眼睑+结膜下注射bFGF+PBS;C 组:缝合眼睑+结膜下注射PBS. 均以右眼 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第60d,分别测量双眼屈光状态、眼周长度、眼动脉阻力及眼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血 流流速。结果:A、C 两组眼睑缝合60d 后,与对侧眼相比诱导出相对近视,眼轴相对延长;而B 组屈光度和眼轴 长度双眼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两眼间的眼动脉阻力及血流流速差异有显著性(P<0. 05);就实验眼而言A、C 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B 组与A、C 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结论:眼睑缝合可引起 幼兔明显的轴性近视,伴随轴性近视出现眼动脉阻力增加、眼动脉血流流速减慢现象,而bFGF 可有效减低眼动 脉阻力、增加眼动脉血流流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残留曲安奈德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愈合及组织水肿消退的临床作用。

方法:患者32例32眼实施闭合玻璃体切割术。试验组16例16眼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辅助剥除内界膜,并残留少许曲安奈德于黄斑裂孔底部。对照组16例16眼未用辅助剂剥除内界膜。术后随访6~12mo,比较两组黄斑裂孔解剖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裂孔指数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所有的黄斑裂孔均达到解剖复位,闭合率100%。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有所提高(P=0.000)。两组之间的视力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CVA与黄斑裂孔指数(MHI)呈正相关,与裂孔高度无相关性。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术中应用曲安奈德有助于内界膜剥除。残留曲安奈德不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愈合及组织水肿的消退; MHI计算简便,可作为临床预后的指标。未见与TA有关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规范临床干眼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对症状、病史询问、裂隙灯检查角膜、结膜、睑板腺功能及干眼症的特异性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眼表荧光素染色]。结果:本组误诊38例,误诊率32.2%。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9例,慢性结膜炎18例,点状角膜炎5例,流行性角结膜炎6例。误诊时间10 d至24个月。结论: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大力宣传干眼的科普知识,提高对干眼症的认识水平,才能大幅度降低误诊率,从而避免眼药的滥用,减轻干眼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采用按象限、距视盘视盘直径(DD)数的分区方法,统计我院Ⅲ-Ⅴ期DR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07例184只眼的NP在网膜的分布情况。结果:107例Ⅲ~Ⅴ期DR中,有184只眼存在NP。NP出现在视网膜鼻侧、下方、上方及颞侧的发生率分别为78.8%(145/184)、71.73%(132/184)、57.07%(105/184)、60.87%(112/184);NP出现在视网膜中周部、周边部及后极部的发生率分别为85.33%(157/184)、39.13%(72/184)、14.13%(26/184)。结论:视网膜鼻侧象限及视网膜中周部是NP最易发生的部位。  相似文献   
7.
8.
视屏终端综合征与干眼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屏终端综合征(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与干眼症的关系,并分析视屏操作时间对它的影响。方法:对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60例VDT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常规检查,作为可疑干眼的观察组,取年龄与之匹配的正常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检查(break 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FL)、结膜细胞印迹学检查(impression cytology,IC),分析观察组的症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SⅠt试验,BUT,IC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每日VDT操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DT是干眼的相关危险因素,且VDT的症状严重程度与VDT使用电脑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70岁。因左眼突然视力下降1周,于2003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高血压10年。既往无心脏病等病史,无眼外伤及其它眼病史,无癫痫发作病史。全身检查:血压140/90mmHg,其余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无提高,左眼视力0.05矫正无提高。右眼内外眼均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黄斑中心上方颞上血管行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