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灭鼠药氟乙酰胺中毒的效果。方法 1993年7月~1999年7月收治的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55例,采用特殊解毒药乙酰胺,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首次负荷量静脉注射和小剂量安定肌肉注射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治愈50例,2例继发癫痫大发作,1例心肌损害,2例死亡。结论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及早、有效地保护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及重要的危险因素,常见于老年人。为了解广西武鸣县华侨投资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笔者于2004年10月对该投资区进行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机制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予地高辛、双克或速尿、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厄贝沙坦150mg/d,每日1次口服)和胺碘酮0.2g口服,每日3次,1周后改为0.2g,每日2次,2周后改为0.1~0.2g,每日1次,逐渐减至最小剂量维持治疗。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LVD、LVWP及H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LVD、LVWP、LVEF、HR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LVD、LVWP、LVEF、HR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依那普利组)3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排血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氟乙酰胺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1994年 10月至 1998年 10月收治的 2 3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 ,全部病例表现为烦躁不安 ,突发性、阵发性抽搐 ,四肢强直 ,神志改变 ,脑电图异常 ,部分CT检查异常 ,精神异常。均给予洗胃、导泻、利尿、吸氧、镇静止痉及解毒剂乙酰胺的应用等综合治疗。结果 :16例治愈 ,3例继发性癫痫大发作 ,1例精神异常 ,1例失明、瘫痪 ,2例死亡。结论 :提示灭鼠药氟乙酰胺对神经系统有严重的损害 ,留有后遗症 ,值得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吲哒帕胺单用和两药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收治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A组30例(氯沙坦组),治疗B组30例(吲哒帕胺组)和治疗C组(氯沙坦联合吲哒帕胺组)36例.结果:治疗C组治疗前和治疗后U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治疗A组、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入院前溶栓组)50例和对照组(院内溶栓组)38例。结果观察组溶栓时间、LVEF值、6min步行距离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臂血压指数(ABI)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聚集关系.方法 选取广西地区2 005人作为研究人群.采用t检验比较高血压、高TC、高血糖、低HDL-C、超重和肥胖、吸烟者与相应正常人群ABI值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后剔除法,进入P值0.05,移出P值0.10)分析ABI与年龄、性别、血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吸烟等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该组人群中超重和肥胖、低HDL-C及吸烟者与相应正常人群间ABI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高TC、高血糖者与相应正常人群间ABI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OR=3.874,95%CI:1.920~7.814)、高血压(OR=1.550,95%CI:1.013~2.372)、吸烟(OR=2.018,95%CI:0.930~4.376)为低ABI(ABI<0.9)的主要危险因素;男性以年龄(OR=2.125,95%CI:0.951~4.752)、吸烟(OR=2.332,95%CI:0.981~5.545)为低ABI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以高血压(OR=1.595,95%CI:0.962~2.643)为其危险因素.60岁以上组人群的性别(OR=4.625,95%C/:1.803~11.867)、高血压(OR=2.085,95%CI:1.205~3.608)、吸烟(OR=3.617,95%CI:1.362~9.607)为其危险因素;其中,男性以吸烟(OR=6.817,95%CI:1.558~29.829)为主要危险因素,女性以高血压(OR=2.681,95%CI:1.345~5.342)为主要危险因素.60岁以下组人群的性别(OR=3.636,95%CI:1.721~7.681)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男女性均无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BI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间存在聚集关系.女性、高血压、吸烟增加低ABI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现着重阐述踝/臂血压指数(AB I)异常(AB I<0.9)与外周动脉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旨在分析AB I的临床应用价值,明确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疾病,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